《制造消费者》简介:

【编辑推荐】

★为什么我们会买了又买?为什么买得越多反而越不快乐?

商业化将个体从刻板的集体秩序中解放,却又将人投入“自由”的束缚。人们用钱换产品,用产品换幸福,将买买买当作自我实现的方式。消费者最终与全球化生产链末端的工人一起,沦为消费时代的奴隶。

★200年消费主义 简史,商品如何成为世界性的新宗教

一本书囊括两百年消费社会的演进与变革。我们如何从生产者“进化”为买卖机器?如何通过社会演变的历史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在这本书里,读懂消费社会,看清消费陷阱!

★一份兼顾深度与可读性的消费主义认知图谱

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深度解读,冷静克制的论述、丰富的史料、贴近生活的案例与视角,或许是认知消费主义及其对社会、伦理、个人心理影响的绝佳简明读本。

★拨开消费主义迷雾,完整再现商人、资本、广告与媒体的合谋

从可有可无到不可或缺,我们在物质与精神上美好但虚假的“必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广告和媒体上通过描摹幸福的消费场景,创造美好生活的模板,将我们纳入消费主义的逻辑,最终成为永远追求出众却又毫无个性的噩梦。

★在消费社会,我们孜孜不倦地建设着名为“自我”的终生工程

在商业世界里,品牌、价格、市场掌控了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消费者将定义自我的权力拱手相让,必须通过挑选市场提供的商品和符号,才能塑造自我。广告、公关、媒体如何“制造”合格的消费者、将人异化成消费的机器?

——————————

【内容简介】

万有引力社会议题书系“万相”001号作品。

短短两个世纪,世界就从农业社会彻底转变为商业社会,在这个极度便利、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全球社会与政治的多重变革。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的繁荣,商品价值的过度包装,无不影响着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方式,使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进化”成了“买卖机器”。

本书从18、19世纪商品经济发轫的欧洲入手,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文化诞生和发展,并成为现代生活中心的过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和商人权力的急剧上升,是如何将我们制造成“消费者”的。

——————————

【媒体推荐】

本书考证详细、引人入胜,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消费社会历史的窗口。

——法国《解放报》

安东尼·加卢佐的文字虽然充满雄心,但又非常容易理解。正如他所说的,消费并不是从始至今都像今天这样占据人们生活的中心位置。这本书探讨了社会在不到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向“消费社会”发展的过程。

——法国经济月刊《经济新解》

此前,已经有不少批评声指向过度膨胀的消费社会及其必然结果——“人类变成买卖机器”。50年前,让·鲍德里亚在他著名的《消费社会》一书中就描述了这一现象。但是,向消费社会转变的历史是怎样的?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复杂机制?消费主义如何接二连三地进入城市、家庭和媒体?在《制造消费者》这本论述清晰而引人入胜的书中,社会学家安东尼·加卢佐破译了消费主义演变的迷人轨迹。

——法国文化周刊《电视全览》(Télérama)

本书作者没有理论自负、没有展现意识形态,而是用有据可查的文本为读者展现了多种视角及例证,浅显易懂地讲述了1800年到2000年消费社会的演变。

——法国科普月刊《为科学》(Pourla Science)

《制造消费者》摘录:

世纪之交的年轻人脱离了真实的社群,加入了“想象社群”,催生出针对他们的细分市场。这种细分表现在市场锁定相应的年龄段,开发相应的产品,发展相应的文化。这形成了流动的、开放的消费社会,人们身份的确立不再遵从自给自足的生产社群的狭窄框架,而是通过市场及其媒介贩卖的多种体验和产品来建立并彰显。对于20世纪的年轻人来说,根据他们这一代想象社群特有的编码和标志,“同与不同”的模式在他们内部展开。这是第一次有针对年轻人并构成他们自己消费文化的产品出现,比如根据学生的生活制作的小说和电影推出,年轻人的服装风格也被展示在商品目录和杂志上。媒体兜售着年轻人特有的语言和时尚。思想上的剧变基于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变化:通过工薪制度的发展,很多年轻人我到了独立的、有偿付能力的新定位。而且,在20世纪上半叶,越来越多的妇女也离开家庭到大城市工作,并赚得了可供独立生活的工资。经济增长和工业发展促进了国家教育系统的出现,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人和原有的社群。在学校中,年轻人都是同龄人在一起,并在同龄人那里得到认同。正如威廉·洛克滕(William Leuchtenburg)总结的那样:“家庭失去了许多原有的能一国家、工厂、学校甚至大众娱乐场所都剥夺了家庭曾经的能。”8年轻成为一种虚拟的观念,是可以通过消费来培养的,个社会都在它的控制之下。 -98-

《制造消费者》目录:

前言
第一章商品的降生:市场的形成和商品拜物教
速度战胜了距离
商品带来了幻觉
品牌让产品重生
第二章商品大观:百货商店和逛街
城市化和百货商店的出现
商店陈设的技巧
“逛街”概念的兴起
一门“让人上头”的学科
第三章商品动力学:“同与不同”概念下的矩阵传播
资产阶级物质文化及其重要功能
符号价值以及同与不同的张力
附庸风雅者、丹迪主义者和波西米亚艺术家:原始消费者的三种形象
商品的潮起潮落
第四章商品的幻影:图像在日常生活中的入侵和扩散
从精神自足到理想社群
从商店到杂志
从动态影像到白日梦
从图像投影到“自我项目”
第五章消费心态:商品化带来的心理变化
集体秩序和集体精神
年轻人的出逃
消费心态及其成功因素
欲望的正常化
卷土重来的束缚
第六章社会工程:意识管理与商业秩序合法化
操纵人群,建立受众
用公关来讲故事
和平时期的公关宣传
第七章符号工程:广告的力量与弱点
大规模催眠的幻想
广告或联想的艺术
资本现实主义及其作用
第八章家庭中的消费主义:封闭的住宅与消费分工
家的变化
母亲——全家的消费总管
孩子——家庭幸福的证据和指南针
第九章新消费精神:漫长的60年代和市场的重振
青年文化与从众焦虑
压抑与自我探寻之间的斗争
对成规的反抗带来经济价值
新消费精神的广告语言代谢
第十章超级消费者:呈指数增长的未来
注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