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简介:

引爆点》是《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的一部才华横溢之作。他以社会上突如其来的流行潮为切入点,从全新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学和营销模式。他认为,思想、行为、信息及产品常会像传染病暴发一样迅速传播。正如一个病人就能引起全城流感;几位涂鸦爱好者能在地铁掀起犯罪浪潮;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还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发起小规模流行的团队能引发大规模流行风暴。这些现象均属“社会流行潮”,它达到临界水平并爆发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引爆点”。

格拉德威尔走访了宗教团体、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以及全球最优秀的推销员,他分析了几种有利于开创流行潮的性格特征,剖析了种种极具感染力的事件,如各种风尚、吸烟现象、儿童电视节目、商业广告等,并阐明背后的导火索,揭示出引发流行并保持势头的原则和方法。这样的引爆点,正是你想成为出色的父母、市场部经理、政策制定者和生意人的秘诀所在!

《引爆点》摘录:

CHA1 流行三法则:当流行被引爆,是因为一些事情的发生让其中1个2个甚至三个条件发生了改变: 个别人物法则(Law of the Few)、附着力法则(Stickiness Factor)和环境威力法则(Power of Context) 1、个别人物法则(Law of the Few):联系员、内行、推销员 E.G. 在暇步士案例中,最让人困惑不解的就是,那些鞋是如何从几个引领时尚的曼哈顿嬉皮士穿在脚上发展到全国各家购物商场皆有销售。东村与整个美国中产阶级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这些特别人物中有人意识到了时尚趋向,通过自己的社交、自己的活力、热情和个人魅力把“暇步士”传染给大家。 * 六步分离法则:以往对此的案例的理解是,世界上每一个人与其他人之间仅仅六步之遥。实际上,这个案例的实际意义是,某些个人别与其他所有的人相隔仅几步之遥,我们就是通过那几个个别人物与世界联系起来的。 * “我遇见了最棒的人”:如果你回顾洛伊丝的这段历史,并计算一下,就会发现她涉足过8个领域,即演艺、写作、医务、法律、公园保护、政治、铁路保护及跳蚤市场。当我请她本人列出一份清单时,她写了10个领域,因为她增加了自己目前涉足的建筑和礼仪。但是,她很可能是有意表示谦虚,因为如果你再仔细研究一下她的生平,就可能把她的经历划分成15个或者20个领域,但是这些领域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联系员的特点就是:涉足许多不同领域,结果就把所有这些领域联系到一起了。(一慕:gosh,这样的跨界人群太赞了!在50年代的芝加哥,还需要靠纯粹的这些特定的“个体”才能组建salon来跨界交流,如今我们有了social network,还能做什么?这不就是facebook,weibo,zhihu,douban,bbs的引爆点运用?) * 微弱关系的威力:56%的人求职是通过关系介绍,而其中83%以上的人使用的这种人...

《引爆点》目录:

中文版序 理解流行
前 言
第一章 流行三法则
无论是暇步士的时尚潮,还是流行病的传播,都是流行三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 个别人物法则: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一个银匠为什么能够引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因为他是一个同时具备内行和联系员天赋的男子。
第三章 附着力因素法则:《芝麻街》、《蓝狗线索》和教育“病毒”
要想把电视节目的教育意义和广告的价值传播开来,就必须使之产生附着力。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难以抗拒。
第四章 环境威力法则I:戈茨案和纽约犯罪潮
整治地铁涂鸦和逃票现象平息了纽约地铁里的犯罪潮,这是因为犯罪人群对环境透露的细微暗示极度敏感。我们的社会总存在这样一些不起眼的信息点,但这些点正是群体效应的引爆点。
第五章 环境威力法则II:150,一个神奇的数字
要发起大规模的流行潮,首先要发起许多小规模的流行潮。无论是畅销书的朗诵会,还是企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发起小规模流行的团队最有效的人数不得超过150人。
第六章 个案分析:流言、运动鞋和转变力量
“云中漫步”这个品牌的推广得益于兰姆西斯前卫的广告设计。他们在掀起流行潮中既做革新者又做信息传播的中间人,他们修改、渲染和吸纳年轻人文化中的前卫思想,使之为大多数人接受。
第七章 个案分析:自杀和吸烟流行潮
青少年自杀与吸烟现象的传染途径惊人地相似,只有知道了引爆这些不良现象的因素,才能找到有效对抗这两种现象的方法。
第八章 结论
要发起流行,就得把资源集中在引爆点上,换个视角看待这个似乎雷打不动、无法改变的世界。只要找对了一个点,轻轻一触,这个世界必然能够动起来。
后记 真实世界中的引爆点
致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