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社会学》简介: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社会学在揭示当代社会机制方面的领导地位似乎受到了威胁。对此,作者狄波拉·勒普顿作为数字社会学界多年的领军人物,以乐观但不失审慎的态度,在本书中详尽描述了数字社会学的种种新见解。本书不仅囊括了数字时代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群体、社会分层、家庭、性 别、政治、身体、自我等等的影响,更囊括了数字时代对社会学研究本身及社会学所处的学界本身的无所不至的影响。因此,此书不仅是数字社会学的知识导引,更是在数字时代做学术的一本反思性导引。

【名家推荐】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科学,自产生以来,定量研究就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数字社会学》对此有详尽阐释,颇值得一读。传统上社会学多使用格式化数据,大数据的出现创造了一个新时代。中国有14亿人口,在人们行为轨迹的大数据记录上有极大优势。希望中国学者通过阅读本书,在吸收众家之长的基础上,能够有自己的创新。——李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世界,但有完全真实的数字社会,我们是网络空间的上帝,我们也是网络空间的阿凡达社会成员。如何认识这个全新的数字社会,推荐这本《数字社会学》。——王继龙,清华大学教授,亚太先进网络组织APAN主席

中国已大踏步进入数字社会。《数字社会学》的翻译出版,为我们深刻揭示了数字社会所蕴含的新的不平等,以及由此类不平等所导致的新的群体冲突与群体张力。《数字社会学》打破了既有的数字社会构想,以其独特视角展现了新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探讨了新社会的生长点与转型中的再结构化过程。——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人们正在进入数字化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在数字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中来回穿梭,数字化正在深刻地改变和重塑当今社会结构。从社会空间视角来看,由于城乡分割以及阶层间社会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原因,数字社会不平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社会学需要高度重视数字时代兴起的数字社会学这门分支学科,为新时代、新事物研究提供社会学的解释力。该书作为研究数字化社会的一部代表作,无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想象力和解释力。——林聚任,山东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

在各个学科当中,都形成了研究用户如何与数字社会互动的悠久传统。但数字社会学提供了一种手段,通过它可以调查、分析和理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影响和使用,并将其纳入社会世界和自我概念。——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数字社会学》不仅沉淀了作者在数字技术、数字政治等传统研究领域的持久思考,也开启了数字化身体与自我、赛博格等方向下新的研究线索,其多重研究侧面共同构建了数字社会洞察的“多棱镜”。——彭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社会学研究中的数字转型是近年来的热点趋势。数字技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日常,不仅已经成为了一项研究界的核心命题,也关乎每一个普通人的生存境况。对于这一话题,狄波拉·勒普顿教授无疑是一位优秀的评述者。不论是《量化自我》还是这本《数字社会学》,如今都已经有超过1000次的学术引用,便是一个足够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更为难得的是,在扎实、全面的科学证据之外,勒普顿教授搭配了大量生动、贴近的案例。对于那些致力于理解数字社会学的学习者,抑或是希望从社会学视角观察数字生活的普通人来说,这都是一本极佳的入门作品。——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数字性”不仅是日常生活的一个变量,更是整个当代社会秩序、规范和文化的凝缩。本书游走于多个概念范畴,为我们勾勒出数字社会的完整图景,并启示我们重新理解生活的意义。——常江,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何对社会学的未来感兴趣的人都应该细读这本书。在本书中,狄波拉·勒普顿翔实生动地描述了一系列数字变革,探讨了这些变革对社会学发展的深远意义。数字社会学涉及社会学中的实践和目的。简而言之,这本书是一幅社会学路线图,回应了流变不居的社会世界。你读完本书后,极有可能成为一名数字社会学家。——大卫·比尔,英国约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在一个以“大数据”和各种数字化转型为标志的世界里,这本优秀的书令人信服地印证了社会学研究持续的重要性。本书证明,数字社会学为社会学学科在概念、方法论和本质上带来了大量创新发展,为重构社会学技艺提供了原始材料,而不令其失去对社会研究的管辖权。因此,这本书值得更多的读者阅读。——罗杰·伯罗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

《数字社会学》目录:

推荐序/ 1
中文版序言 / 1
第一章 简介:生活即数字 / 1
第二章 数字社会的理论化 / 23
第三章 数字时代研究的再概念化 / 49
第四章 数字化学术 / 77
第五章 大数据批判社会学 / 108
第六章 数字技术应用的多样性 / 136
第七章 数字政治及公民数字公共参与 / 163
第八章 数字化的身体/自我 / 189
第九章 结论 / 216
问题讨论 / 218
附录1 “学术界”社交媒体使用调查简介 / 220
附录2 参考文献 / 222
附录3 网络资源 / 256
索 引 / 259
译后记 / 27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