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国度》简介:
本书回答了一个价值数亿美元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让以色列——一个仅有710万人口、笼罩着战争阴影、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家——产生了如此多的新兴公司,甚至比加拿大、日本、中国、印度、英国等大国都多?
外交政策专家丹•塞诺和索尔•辛格深入考察了以色列社会环境,揭开了以色列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透过以色列最杰出的投资人士、创意人士和外交政策拟定者,作者为读者逐一揭示了以色列如何将外部不利的环境加以转化,结合自身特有的“无惧权威、扁平式领导”的民族风格及政府政策,打造出一个拥有高度创意与企业家精神的社会。
本书深入分析了移民政策、研发计划、兵役制度等几个重要层面。这些因素正是以色列今日经济奇迹背后的原因。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逐渐复苏,各大企业都尝试重新注入活力,我们可以从以色列这个富有韧性的小国获得许多借鉴。
《创业的国度》摘录:
核心目标是一个组织存在的最根本的理由,它反应了人们对于公司工作的重视度…除了仅仅是赚钱以外
《创业的国度》目录:
第一部分 弹丸之国 惊世能量
第一章 坚持不懈/023
此刻,地图上只显示了一些和以色列邻近的国家,他能看到这些国家的名字和首都,环绕在以色列周围: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约旦首都安曼,还有埃及首都开罗。现在,汤普森开始觉得恐慌:“我在这里买了一家公司吗?我飞到了一个战争区!”
第二章 战场上的企业家/043
“这个时候,这名连队指挥官所面临的麻烦数都数不清,而且你不可能指望能从书本中找到解决的办法。面对这种复杂的状况,指挥官回到基地,他的战士开始用不一样的眼光看着他,他自己也感到有所不同。他正在前线—要为那么多人的生命负责:他的战士、巴勒斯坦学生、记者。看看,他不能征服整个东欧,可他必须想到一个办法来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而他才仅仅23岁。”
第二部分 播撒创新文化
第三章 追逐“书”的人们 / 059
年轻的以色列背包客足迹遍布全球和以色列的科技企业家们渗透到国外市场,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再明显不过了。只要过了20岁,绝大部分以色列人都尝试着到外面的世界去挖掘机会,他们从不惧怕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也不担心和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打交道会出现什么问题。事实上,根据军事历史学家爱德华·勒特韦克的粗略估计,大部分以色列人在35岁的时候就已经游历过超过12个国家。以色列人在新兴经济体和在未知领域中的活跃,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在外面的世界追逐着“书”的踪迹。
第四章 哈佛、普林斯顿和耶鲁 / 069
“在以色列,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在学术上的经历比不上其在军队的经历重要。在求职过程中,每次面试必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在军队的哪个部门服役?”吉尔·克雷布斯说,他曾经服役于军队的情报部门—后来开始追寻“书”的脚步,现在在风险资本领域工作,主攻中国的科技市场。
第五章?混沌与秩序边缘 / 085
这恰恰就是以色列的企业家们所成长的环境,他们受益于稳定的体系和先进民主国家的法律,但同时也受益于以色列没有等级制度的文化氛围。这里的每个商人都生活在相互重叠的社交圈里,有的是小社团,有的是共同服过兵役,有的是邻居,都是非正式的圈子。
第三部分 历史与传统
第六章 基布兹故事 / 103
基布兹公社不仅是高度集体化的,同时也是高度民主的。自我管理过程中的每个问题,从种什么庄稼到成员们是否应该拥有电视,都会经过反复讨论再作决定。西蒙·佩雷斯告诉我们说:“在基布兹公社,没有警察,也没有法院;一旦加入公社,我就没有任何私人的财产。在我来之前,这里甚至没有私人信件,一封信寄来了,所有的人都可以拆开看。”
第七章 移民宝藏 / 121
无论是在以色列建国前还是建国后,本–古里安一直认为移民工作是这个国家的第一要务:对于这个羽翼尚未丰满的国家来说,那些没有避难所,尚在旅途中徘徊的移民需要帮助,但是更重要的是,犹太移民需要定居,需要为以色列而战,需要将生命投入到新生经济的建设中。今天,这些看起来依然是正确无误的。那些曾经为席瓦赫–莫菲高级中学带来新的荣耀的俄罗斯学生,曾吸引了传奇企业家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以及社会企业家亚瑟·埃利亚斯的俄罗斯学生,或许将会是以色列新一代创新潮的推动者。
第八章 “飞天大盗” / 135
虽然美国联邦调查局没收了施维默所购买过的最大的飞机—3架星座式客运机,他和自己的同伴还是成功地将其他飞机走私了出去。有些简直就是直接从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的头上飞过去的,尽管他们叫嚣着要让飞机落地。在最后的时刻,哈加纳还达成了另外一笔交易,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德国的梅菲斯特,这几架飞机也被施维默开到了以色列。
第九章 巴菲特试验 / 145
当1月15日最后的期限到来之时,弗罗曼则沉迷于一场假想的董事会辩论—地点是在美国的某地—发生在一位热心于投资以色列的总裁和一位行事谨慎、认为他很鲁莽的董事之间。对于这个热心的人来说,他需要怎样的支持呢?我了解你们的忧虑,我也看新闻,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海湾战争期间,就是英特尔以色列公司生产了386芯片—英特尔最重要的微芯片之一。以色列人从未落下过一个订单,都按时完成了,没有延误……一次也没有……甚至是在导弹落下的时候,也没有。
第十章?悬崖边的格斗 / 159
就是在那时,财政部里一帮年轻的官员提出了一个想法,称之为Yozma,希伯来语的意思是“首创”。就像欧娜·贝瑞告诉我们的一样,“约翰·列侬就早期摇滚乐曾经说过,‘在埃尔维斯之前,无所谓摇滚。’就以色列风险资本和高科技企业家精神的成功,套用列侬的话说就是,‘在Yozma之前,无所谓风险投资。’”
第四部分 生机勃勃的国度
第十一章背叛与机遇 / 177
在1969年一次任务中,5艘以色列的炮艇在法国距离以色列3 000英里的地方,迎着20英尺高的巨浪,运送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舰艇,这些舰艇在新的封港令之前已经承诺要出售给以色列。1970年《时代周刊》如此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的场景:“从俾斯麦时期算起,如此这般的海上追击也不多见……法国的侦察机、一架来自马耳他的英国皇家空军堪培拉轰炸机、苏联的坦克手、美国第六舰队的雷达阵、摄影记者,甚至还有意大利的渔民,从各个角度追踪着以色列人的踪迹。”
第十二章国家使命 / 185
基文影像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转移的故事,告诉我们一项技术如何从军用转为民用;也不仅仅是要向我们讲述从大型国防科技公司中如何走出了一位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它是科技混搭的典范,不仅把两个完全分离的领域—导弹和医学领域结合了起来,还整合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包括光学、电子学、电池、无线数据传输以及帮助医生进行分析的软件,这种形式的混搭是科技创新的圣杯。
第十三章 酋长的困境 / 195
建设以色列经济,加入属于以色列的集群,把以色列推向这个世界上最辽阔的地方,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以色列的“营利性爱国主义”。正如历史学家芭芭拉·塔奇曼在以色列的科技热潮到来之前所说:“虽说以色列也有自己的问题,但是有一个优点却是起统领作用的:使命感。以色列人或许并不富裕……也没有安静的生活,但是他们所拥有的是富裕足以扼杀的:动力。”
第十四章?经济奇迹面临的威胁 / 215
在以色列面临的所有威胁和挑战中,认为自己没能力保持经济的增长或许是最可怕的一个,因为要克服政治上的障碍,还要去关注那些被忽略的问题。以色列拥有罕见的、或许是独一无二的文化和制度基础,能产生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它所缺乏的是能够进一步扩大,并将这种资产在以色列整个社会进行延展的政策基础。庆幸的是,改变政策要比改变文化容易得多,这在如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已经得到验证。
结语?高科技的耕耘者 / 223
事实上,今天的以色列之所以能够如此强大,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建国者的爱国主义、使命感、短缺意识和灾难意识,以及以色列和犹太人骨子里的好奇和逍遥自在的秉性。佩雷斯说:“犹太人最大的传统就是不满足,这对于政治来说或许不是好事,但对于科学来说绝对是好事。”
致谢 / 23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