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的形状》简介:
创意就像流水,每一刻都呈现不一样的形状,也唯有如此,创意才能保持新鲜的维度。如同在水面之下,隐匿着无数的水草、河床、砂石……我们相信在创意的形状背后,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在《伊斯坦布尔》中说“美景之美,在于忧伤”,创意之美,也是如此。诉诸于表,求达于心, 不止于表面的形态,更关乎内在的情状。
创意是我的工作,无论是在李奥贝纳、DDB,还是在麦肯或华扬联众,大部分时问都在“做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文案、海报、TVC、装置、活动、展览……但是这些只是创意的某种形状,并且是与我相关的形状。除此之外,当创意遇见设计,创意遇见艺术,创意遇见生活,创意遇见教育,甚至创意遇见不同的人,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于是,我尝试与不同背景的创意人展开对话。与华人创意教父包益民聊设计,与奥美创意老大李兆光聊广告,与浙江理工大学刘洁老师聊教育,与文案达人乐剑峰老师聊趋势,通过思想的交锋,去探索更广阔边际的创意形状。
但是,所有对创意的探寻,似乎都会从前瞻变成后知后觉;所有曾经的真相,又会在另一个时刻变成假象;而对话,也不过是当时的欣慰和过时的警语……所有的探寻都是徒劳的,但是探寻的姿态却可以是永恒的。面对创意的巨型游泳池,我就像一个充满好奇却又懵懂的小男孩儿,用手轻轻拂一下水面,为泛起的涟漪欢呼雀跃,却始终不知道水面之下,究竟有多深,有多宽。
探寻的意义,之于我,是可以借助这些谈话与写作的契机,暂时从创意的实际工作中抽离出来,站在更高或者更广的维度去思索创意。也许被交谈、被思索,或者被诉诸笔端的创意,也是它形状的一种。
《创意的形状》目录:
前言
一、包益民:谈谈设计,也谈谈别的
二、李兆光:创意人要走在边缘
三、熊超:被称为艺术家,是一种表扬
四、杨烨炘:让广告成为正义能量
五、钱骞:GO WEST的创意旅程
六、刘洁:广告教育已死?
七、张宜平:设计,在设计之外
八、乐剑峰&靳晓晓:广告的式微、再定义与趋势
九、朱俊:参赛是创意背后的推动力
十、崔青竹:在广告里完全表达自我难度太大
十一、祝士伟:像策展人一样思考
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