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天下的景或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那么,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关键的是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传说宋代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冒着似火的骄阳,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脸晒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好像是毫无知觉一样。不知何时乌云盖住了山头,随后狂风大作,文与可撩起袍襟,迎着咆哮的狂风,攀登到山顶,继续观察狂风吹乱的竹林。突然一声雷鸣顷刻大雨如注,竹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又吸引了他。他不顾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于了竹的海洋。由于文与可彻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我们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观察。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进行描述。
二、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有一则寓言:一天,五种器官相互争吵起来。“眼睛”瞪得圆圆地说:“没有我,你们什么也看不见!”“耳朵”不服气地说:“少了我,你们啥也听不见!”“鼻子”哼了一声:“要是没了我,你们能闻见花的芳香?”“舌头”伸得长长地说:“嘻!如果不是我,你们能尝到美味佳肴?”“身体”在一旁发起抖来。“眼睛”好奇地问:“你怎么啦?”“身体”说:“听你们这样争吵,我浑身冷飕飕的,DD不知你们想过没有,要是我们互不相让,各自离散,那我们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这个寓言形象地表明一个道理:当人们观察景或物时,需要多种器官的配合。借助“五官”,往往能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世界上的景和物是丰富多采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它们都写进文章里,那样的文章肯定是繁杂冗长,不知所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状物绘景,这样笔力集中,便于写得细腻,写得丰满。围绕中心,状物写景,不是说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就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就不写。对于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景或物要重点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也要写,只是笔墨轻一点罢了。当然,对于那些和中心思想毫无关系的景或物,应当一律舍弃。
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浏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才能够具体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通过“移步换景”,游览、参观的游踪,景物的位置,景物和景物之间的空间关系,都容易描述清楚。作者如同一名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从而增添文章的情趣。常见的表现手段主要是:
一、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着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特色,分别为人们呈现了四种美丽的风景,春悄悄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小草从被窝里钻了出来,树叶也探出了脑袋,花儿们竞相开放:白的像云、蓝的像海、黄的像金……各种各样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招来了醉人的春风,这春风啊,那么柔和,柔得像婴儿那软软的嫩手,拍打到哪儿,哪儿就有甜甜的声响;引来了细密的春雨,这春雨呀,那么酥软,像蓄满了养分的香油,落到哪儿,哪儿的禾苗就长了劲儿的生发。春天,这勃发的新生,何尝不是最美的风景?
夏,带着轰隆隆的雷声来到了人间。那迅猛的闪电,那惊天的巨雷,是夏为自己谱写的乐章。雨,不知不觉的停了:天是那么湛蓝、草是那么嫩绿,花儿是那么娇艳……世间万物都让人感到清新。早晨,人们成群结队的去登山;夜晚,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的星辉,和漫天的萤火虫嬉戏。烈日当空,农民们挥洒着汗水,农作物奋力的长高,以胜利者的姿态遥看世间的一切。夏独有的激情,何尝不是最美的风景?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看那遍山的火红,是多么耀眼!秋风卷起,是多么诗情画意!金黄与火红交织的地毯铺在小路上,令人不由得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田野里,更是一片笑语。成熟而饱满的农作物咧开了嘴,农民伯伯们的额头终于舒展了……秋,托起金色的臂膀,承载着丰收的喜悦,这何尝不是最美的风景?
冬,随着雪花洒落人间,一切都像睡着了一样,宁静极了。但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后期的勃发而默默准备着。我看到了,屋里的小孩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听到了,南方的鸟儿们正慢慢张开待飞的翅膀;我感觉到了,地里的种子在泥土里悄悄生长着,为来年的破土而出做准备。冬天,蕴含着我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哲理,它在我眼中是最美的风景!
我一直在为春天写诗,却写不尽春天的新生;我不停的为夏天唱歌,却无法唱出夏天的激情;我正在为秋天编故事,故事里有无法表达的喜悦;我为冬天编了则预言,却体现不了冬蕴含的哲理。我总是想为四季作画,却总也画不出四季的美景。哦,我明白了,四季的美景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风轻轻地遮住了炎炎的夏日,雨也慢慢地熄灭了夏日的火焰,就这样,秋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时候走了过来。可怜那小小的秋叶,小小的身子,怎么能经得住秋风的呼啸秋雨的侵扰。最终,它的生命衰竭了,离开了枝头,散落着飘下来。
那一棵棵高大的树木早已失去了夏日的华盖,不再翠绿,也不再有浓荫,仅剩满目金黄。也许,我们应该感谢秋天吧,是它让我们知道了世间并不是只有绿色,除了绿色之外,是金秋之色给我们铺下另一番天地!
行走在落满秋叶的野外小路上,才觉得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是有自己的归宿的。而且生命并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奉献!绿叶,你那平凡的一生奉献给了大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经过了秋的洗礼,褪去象征着生命力的翠绿,披上了金黄的嫁衣,与秋风共舞,与大地相依,与泥土纠缠,在经历了秋的蜕变,冬的磨难与春的更新,你坦然化作泥土,以自己的生命去滋养新的生命……
秋风,它带起了一片感人的歌声,拨动了天地的音弦。“沙沙,沙沙”,这声音是那么欢快,那么和谐。这是千百万片落叶发自内心的声音,它们并没有为自己的凋零而感到一丝的悲凉,而是在叙述一个故事,而每一片树叶,也正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它们不惜用自己的牺牲去获取别人的生命树干,又不惜一切的深入土壤,以此来孕育来年的新的生机。秋,虽没有姹紫嫣红,但丰收却显示了秋天独特的魅力。叶飘落着,打着旋,缓缓地悠然落下,没有一点留恋枝头的意思,那是你在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时,为她跳的一支舞,是向大地母亲表示着赤子的心。“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啊!秋天并不萧瑟,它的繁华就隐藏在内心,只要你深深的去挖掘,去体验,你就会感受到秋天的美,秋天的多姿多彩。
秋风,秋叶,那风叶共舞的美好画面完美的阐释了秋的美。
早晨,站在了校门口,惊讶地发现,昨天还是黄叶满树的秋天,今天 ,已然变成了黄叶满地的冬日,秋冬,一夜之间,落叶萧萧下,冬,悄然而至。
不知不觉,在初中阶段,我已茫大然地走过了三个多月,回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为将要进入初中,开始新的生活,而不知所措。
曾记得小学时,下过一场雪。那时,正在上课,上着上着,雪花悄落校园。似乎怕惊动了正在上课的我们,落在哪里都是那样的轻悄悄,但仍是瞒不住机灵的我们。课后,走出教室,雪似乎不再怕惊扰我们,下得欢了起来,不多久,校园已成了一片白雪世界。绵绵的白雪装饰着校园,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纷飞的大雪,将校园变成了一个幽雅恬静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清香,雪的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在过渡,在升华,让我的心不再为学习的忙碌而焦烦,让我的心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站在外面,不免冷得发僵,于是,退回窗前感受冬日的清冷肃静,享受雪的落下美姿。看着银装素裹的校园,纯白的雪被下,埋藏着生命的希望,枯瘦的树枝上,却沉睡着绿色的未来。白雪皑皑的冬天,孕育着多少蓬勃的生机。生命在严冬中聚集力量和活,开始生命的又一次轮回。冬,是个孕育生命的季节,明年的此时,想必我已在另一个轮回后的新起点前进了吧。
是的,如今的我已然站在曾经为之欣喜,为之紧张,为之激动的新路程上,又是一个冬至,又是一次新的轮回,又是一个美丽而清新的校园冬日。冬,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与希望,下一个冬日,必定,我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