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解释为:平凡、普通、寻常而不突出,没有作为。其实这样的解释前后矛盾,“平凡、普通、寻常而不突出”不等同于“没有作为”。
相比于全球人口,那些智慧出类拔萃,为人类做的巨大贡献,或者有超人的毅力,干出惊天动地伟业的人,毕竟是很少的一部分。像爱因斯坦那样有过人的智商,像波尔那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他们的一生非比寻常,和平庸绝对不相交。
然而,更多的是平凡的人,在寻常的生活中他们同样可以不平庸。
我父亲年幼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只旁听过半年的私塾,8岁开始打工,做过放牛郎、杂货店的伙计、几十年的搬运工、食堂烧饭师傅,退休后回家务农,到现在八十多岁了,还和我母亲一起种着2亩多地,养着几十只家禽。从他的文化程度和各方面条件来说,这一生注定是平凡的,可他始终有着朴素的目标,并为之而不懈努力。当失去双亲的时候,靠幼小的双手打工养活自己;土改的时候,从城市回到乡下,为的是能分到一块土地,让还在外面打拼的兄长少一分担忧;务农收入很低,就当起了搬运工,省下的钱用来接济有五个子女的伯父;后来脚受了伤,就转到单位食堂做饭,烧得一手好菜。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烧的菜一直是最好吃的。
在我小的时候,父亲每天起早出门,天黑回家,接触最少的就是父亲,可记得最清楚的却是他的点点滴滴。高中有一段时间住在父亲单位的宿舍,每晚他总要做一个功课,那就是记账,和小学生做作业一样认真。翻看他的账本,我很惊讶,一个几乎没读过书的人会写菜名,会把食堂的账目记得清清楚楚。当他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甚至会晚上12点就起床干活,大家搞不清他是没睡呢,还是已经起床了?和父亲出的一趟远门就是送我来上学,我背着包,他挑着行李,乘汽车,转火车,等我在宿舍安顿好,已经要下午3点多了,和父亲在校门口道别,眼眶湿润了,第一次觉得离不开父亲。
我不敢说父亲很伟大,但他平凡而不平庸。一个人是否平庸,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答案各不相同的。但始终有着自己的目标,勤勤恳恳地走着每一步的人不会平庸。父亲可能不认识“平庸”这两个字,可他用行动拒绝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