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铜牛
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旁边,十七孔桥端卧了一头铜牛,栩栩如生。在清乾隆15年间,为了镇水而建造。想当年这一带可能经常发生水灾,而建造后是否能镇住水痪,不得而知。
这头铜牛卧在昆明湖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周围用一米多高的栅栏围成,游人不得触摸。卧牛望天,睁着一双鸡蛋大的眼睛,一对形似弯弓的抵角“刺”向天空,好像在说:“如果发洪水了,我老牛一定拼命镇住,保护百姓,不让他们受到伤害。”
整个牛身都是古铜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显得异常威武。牛背上的几行字吸引了许多游客,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仍然可见铜牛得意地卧在那里。对于它的传说人们各有各的看法,不管怎样,这头牛是一个活灵活现的艺术品。它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我们应该世世代代地保护它。
颐和园的铜牛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乾隆皇帝命人铸造铜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颐和园里的铜牛
颐和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原为皇帝行宫花园。
关于铜牛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清朝的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受,就传圣旨:把颐和园建成“天上人间”。颐和园的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织女了。于是在八方亭下边的昆明湖边建了一头铜牛,象征牛郎,在石舫旁边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身子朝东,头向西北,冲着织女亭方向,以昆明湖为界,形成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格局。
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望着“织女”。有一年七月七,铜牛突然走起来,又朝织女亭游去,可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就沉入水底。慈禧太后非常生气,又派人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头,安放在原来的地方,怕它跑了,用铁链锁上了。
第二年七月七,太后命壮汉看守。结果铜牛又动了,壮汉们赶紧拉呀!拽呀!由于用力太猛,“咔嚓”一声,把铜牛尾巴拉断了。人们找来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把铜牛锁住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第二头铜牛,不过现在已被艺术家修饰得再也不是没有尾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