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一整年,大抵到了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吃了团圆饭,人们才能真正的闲下来,休息一会吧。
才刚吃过午饭,就听到远远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公公告知我们是村里的文艺演出队排练了节目,下午要在村东头的小广场里演出呢。
被热闹的鼓乐声吸引着,所以午饭吃的很是着急,刚一收拾停当,婆婆便抱上甜甜,招呼我们一起出门热闹去了。
疑心只有我们最着急,却不料村子里的大街小巷已经多是吃了午饭出来散步的人们。在外打拼或是忙活了一年,终于趁着过年的时间,收拾停当、整理心情出门去了。虽说现在日子过好了,不必等到过年才能穿新衣、吃好饭,但是对于春节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日子,人们还是很珍视的。
一路上走着的人,大部分都穿着打扮一新,明显是换了衣服、做了发型,精心化了妆打扮过的。个个都步子轻快,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一律有家人、伙伴陪同着说话着朝东头去了。
远远看去,东头的广场里已经聚集了很多的乡亲,颇有些人山人海的意味。好戏已经开场了,伴着锣鼓和音乐声,歌曲、舞蹈、小品、高跷、旱船等节目一一上场。在物质生活已经不是难题的现在,满足了衣食住行之后,人们也渐渐开始重视起精神世界的丰富了。
村里有几支舞蹈队,每至晚饭后或者闲暇时光,大姑娘小媳妇往往会聚集在一起,学新舞排节目,强身健体的同时更是为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去年和前面也有排过节目,但多少有些不成气候,看着今年节目质量的提升,方才明白有了之前的积累,量变也终引起了质变。
小品或者情景剧的表演,语言台词大部分是由演员结合生活改编而成,又或者是随机生成,演出的效果不是最重要的,是否专业也并不在意,我们最看重的还是热闹和欢乐。
看至精彩的地方,乡村们便喝彩和鼓掌。观众的认可和反馈更激起了表演者的热情,故而舞台中央的演员们歌唱的更响亮,舞跳得更卖劲,鼓敲的更激越,锣敲的更嘹亮,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和艺术团的从旁助兴,这个年过的极为热闹和开心。
总觉得鞭炮是极好的东西,传说放鞭炮是为了驱逐年兽、永保平安。但现在,鞭炮则主要用来烘托气氛,不论是结婚、生孩子、吃喜面条、过年、商店开业等重要的场合,似乎都免不了要用它来点缀。
在老家,自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几乎每天都有炮声,直到除夕达到最盛。伴着阵阵炮声来临的,除了小家的团圆和满,更昭示着炮竹声中辞旧岁,家家户户喜团圆了。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处处都可见到喜气洋洋的村民,不论认识不认识,照例都能说上几句话的。亲切的乡音,崭新的大红对联,红艳艳的圆灯笼高高挂,大炮小炮声音不断的热闹,都昭示着乡村年味的浓厚。
这样的滋味,怕是在不允许放鞭炮的城市,难体会到吧?
也便在这样的时刻,才明白为什么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到了过年时,人们便是在天涯海角,也都尽力归家过年的原因。因为老家,是永远难以割舍的魂与根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