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在一个宁静的下午(那时的教室是寂寞无闻的),我们班都在写字,突然袁老师叫两位同学去接了两杯水(一杯是满的一杯是大半杯),这时,我的神秘想法就开始了。
袁老师先把水少杯子里的水倒在水多的杯子里,从袋子里拿了一大把硬币,然后从手掌里掏出一枚硬币,紧紧聂住硬币,在小心翼翼顺着边把硬币“哧溜”一声放进了水中,就把手背到了后面,用眼睛温和的看了我们一眼。这时,我们都“哇”的叫了一声,赞叹不已!更是令人惊讶的是,我前面坐着的杨博文竟然站了起来,而且鼓起了掌,我的神奇大门就这样被打开,可是,我一直充满好奇的目光,那时的教室是充满好奇的。
袁老师接着拿出第二枚放进了水中,接着三枚、四枚、五枚、六枚都投进了水中,突然,袁老师让天真可爱的小彭上去观察形象,小彭细声细气的说:“袁老师,水面上多出了一层像面皮一样的东东(其实是表面张力)。”
小彭刚说完话,大家都好奇的站了起来,眼睛盯着那个小小的玻璃杯,他们的眼睛仿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好,像在美丽的大草原那辽阔的海洋中,大家的思想都凝结在一起,那时的教室就是一个思想的天堂。
老师把硬币一个一个的投了下去,有的硬币投下去会溢出一滴水来,这样一来就可以给下一个腾出一点点空间来,老师还是小心翼翼很谨慎的投硬币,投出的硬币会像花一样绽放,可漂亮了。
老师投啊投啊,终于达到了十五个,最后,经过我们的支持以后,袁老师才鼓起勇气,慢慢的轻轻的竟然投到了十八枚!
“奇迹”呀!大家的一遍遍欢呼声传到了校园里、花朵里、小草里,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奇迹!
今天,项老师神神秘秘地拿出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透明玻璃瓶,让我们猜测里面分别装了什么?我们看了下里面的液体,竟然都是无色透明的。我想:颜色都一样的,这让我们怎么猜呀?同学们也开始纷纷猜测,有的同学说是水;有的同学说是香水,还有的同学说是醋或白酒,我认为是饮料……一连串的问号使我疑惑不解,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瞪大眼睛看了看,还是感觉没什么不一样。为了弄明白瓶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同学们建议用闻的方法来验证。 同学们一个一个轮流闻过去,发现其中一个瓶子并没有什么气味,而另一个瓶子却发出刺鼻的气味。同学们连忙捂住了鼻子,闭上眼睛,还直摇头,连连摆手。这时,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瓶子面上特仑苏三个字,为什么在没有气味的瓶子上很清晰,而在另一个瓶子很模糊呢?这时,老师揭开了谜底,原来无味的瓶子里的装的是水,没有软化字体的作用。另一个瓶子里装的是醋,有软化字体的作用。所以,字体逐渐模糊了。
老师还告诉我们:别看那小小的醋,在生活中却有着很大的作用呢!当我们在吃海鲜,小笼包等美食时,蘸点醋会变得更美味。当我们的房间有异味,但无法祛除时,放点醋会帮我们祛除那些异味的。当我们的杯子用了很久,杯底就会出现一层黄黄的水垢时,可千万不要用刷子刷,那样会损坏杯子的,只要倒点醋放在杯子中,轻轻摇晃即可马上溶解等。
通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细心观察,不断探究,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朋友们,你听过“蜡烛抽水机”这个神奇的实验吗?如果没有,你就有耳福了。下面听我详细讲解吧!
场景一:结果失望
首先,我准备了一些材料:玻璃杯、蜡烛、硬纸片和打火机、塑料管(也可用饮料吸管接在一起代替)。我先用吸管穿透硬纸片,把吸管的另一头插入接满水的玻璃杯,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入右侧的玻璃杯后,迅速将硬纸片盖在上面。渐渐地,蜡烛熄灭了。我仔细盯着吸管,可是没有一滴水流过来。
场景二:寻找病根
我很纳闷,为什么水没有被“吸”过来呢?这个实验的原理是蜡烛燃烧了右边杯中的氧气,瓶中气压降低,左边杯中的压力使水向右边杯子流动。或许因为吸管是拼接而成的,还有缺少凡士林,使得密封较差,导致实验失败。
场景三:终获成功
为了使密封更严,我用杯子盖替代了硬纸片,用输液管替代了吸管。然后用剪子在瓶盖上钻了一个洞,把吸管穿过去以后,再用蜡油滴在小洞的缝隙处。哈哈,这回应该“天衣无缝”了吧!不出所料,左边杯子的输液管口冒了几个小泡,水就顺着管子流到了右边的杯子里。
高兴之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遇到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勇于探索,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