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预先安排的课程,本周安排了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考虑到,现在用圆珠笔的孩子不多,所以我提前跟家长联系,请他们给孩子提供圆珠笔,并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观察。
活动开始了,每个幼儿拿到自己所带的那一支圆珠笔。我先让他们仔细观察圆珠笔的外形和零件。有的幼儿说圆珠笔的身体是长长的,有的说按下按钮笔尖就可以伸出来,还有的说圆珠笔是由笔管、按钮和笔芯组成的。针对孩子们的回答,我并不急于评价,而是一一用图画展示幼儿观察到的零件,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接着我问道:“是不是还藏着其他零件呢?这些零件藏在什么地方?请你们把笔拆开来看一看,并且把拆下来的零件一个一个排好队伍,千万不要弄乱和搞丢。”
立刻,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有的孩子很快就把笔拆开了,并和同伴说着: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个象什么?我就请个别幼儿进行介绍,并把他拆开的笔的各零件用视频转换仪在电视屏幕上展示。通过比较,大家发现了一些不同。如有的圆珠笔有弹簧,有的则没有,而有的有笔帽。我就紧接着问:“看看有笔帽的笔有弹簧吗?有弹簧的’笔有笔帽吗?”大家一看,立即有了总结:有弹簧的没笔帽,没弹簧的有笔帽。“现在你知道设计师为什么这样设计了吧?”个别孩子点点头,总结道:“我知道了,有弹簧的笔,这个头能缩进去,没有弹簧的笔不能缩进去,所以要带一个笔帽。”我赞许地点点头。
接下来,我要求他们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支圆珠笔。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可是装着装着就犯起难来:有的笔芯放进去后盖子没法拧紧,有的按钮装好了却不起作用。这是怎么一回事?孩子们倒是不服输,一次又一次拆开重装。摆弄来摆弄去,结果有的孩子不小心把弹簧或小零件弄丢了,都纷纷向我报告,我表示爱莫能助,只能仔细寻找丢失的零件。也有些幼儿已经顺利地将圆珠笔组装好了,他们兴奋地说:“嘿,看我成功了!”他们将装好的笔向同伴炫耀,惹得那些没装好的幼儿有些心急。有的幼儿拿着弹簧不知道怎么装,我就请他观察边上同伴的操作,后来他们终于摸索出来,装对了弹簧。举着自己装好的笔,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此时,我走过去轻声对装好笔的幼儿说:“你能不能把组装的顺序记录下来呢?桌上有各种零件的标记图,如果需要,你们可以用。想一想怎样记录才能让别人明白安装零件的顺序和位置?”幼儿c和幼儿h等几人想了想,开始尝试记录。他们取了纸和笔以及胶棒一起忙起来。最终有几名幼儿成功了,记录比较详细,粗略地也能看得懂。
总结今天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兴趣很浓,操作时很专注,因此大部分的孩子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有个别几个孩子由于拆装时不仔细小心,因此少了零件,装不起来了。这个意外也让孩子发现了少了任何一个零件,圆珠笔就不能使用了。活动中,孩子们从外部构造开始观察,然后通过操作对内部构造进行了解,最后通过对零件的组装再次让孩子了解每一个部件的位置,更好对圆珠笔的构造进行了了解。
在原定的目标中,我的第二个目标是“尝试用简单的方法记录操作程序”。为了突破这个目标,我为孩子们提供了零件的记录纸,让孩子们在组装之后,将组装顺序编上序号。记录纸的提供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给孩子造成了困扰:边装边记录对孩子们来说有难度;装好以后让孩子回忆记录也比较难,而且很多圆珠笔的款式不同,记录时寻找零件图很麻烦凌乱。因此,活动后觉得记录纸可以省去,这样孩子的操作会更开心!
整个活动忙忙碌碌,不过大家都很专注,碰到了困难认真研究,取得了成功雀跃不已。看来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个人成就感,他们更喜欢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成功。针对这个特性,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和进行活动的组织或引领时应该多考虑这个因素,相信幼儿会更乐意接受这样的活动方式,更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