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1、岁的乔布斯回天国去了,将一个

2、人既然生在世间,就不能离开众缘,修行也不能离群隐世。真正的解脱是在众缘中付出而得,也是在众缘的烦恼中解脱。

3、讲话要简明扼要,措辞要文雅有礼,不说绮语,不可两舌、恶口,尤其说话不可坏人信心,否则断人慧命,也是如同杀生。

4、【佛心禅语】 善于结缘,左右逢源 人生最可贵的一件事就是“结缘”。结缘好比播种,哪有不播种就能 白白得到果实的呢?

5、佛教的出发点就在于慈悲,慈悲是最好的武器。故事中的盲人是慈悲的,他告诉我们:对别人慈悲,事实上就是对自己慈悲。

6、【佛心禅语】 私心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如果一个人私心太重,任贪婪作祟,那么 就会无恶不作,人生的快乐也将随之消失。

7、【清雅基地】佛曰: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着面对,不去埋怨。然,随心,随性,随缘。

8、【佛心禅语】 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宅想。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妙叶禅师)

9、【佛心禅语】 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彭二林)

10、什么是生活禅?从物质到精神,就是生活禅;从迷失到觉悟,就是生活禅;从染污到净化,就是生活禅;从凡夫到圣者,就是生活禅。

11、伟大的事物都有一个平凡的开始,它是由平凡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如果说成为佛陀是伟大的,那么,他探求佛法的道路则是平凡的。

12、学佛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佛教知识,也不在于你在山洞里闭关多少年,而在于佛陀教导我们的人格标准你能做到多少。

13、众生都能够从我们这一念善心当中获得良好的信息和加持,我们个人的福德因缘才会由之而扩大。关键的一条,就是回小向大、回少向多。

14、人生的痛苦和悲哀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只有克制自己,不为欲望所驱使,才能使心灵更清净,才能拥有快乐的心境,才能成就自我的追求。

15、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一不慎,却会重重地压到别人的心。反求诸己,我们也要自我训练,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

16、若不从天人,希望求侥幸,亦不祷祠神,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非道求清净,供养祠祀火,不识清净道,犹如生盲者。《杂阿含经》卷五,第102经

17、【佛心禅语】 有了淡泊之心,天天都是好日子。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 开朗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处世心理。有了这种心态,还有什么不能 忍耐?

18、有人问:“为何要持戒?”师言:“人之所以痛苦、惶恐不安,是因犯错的罪恶感所致。持戒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守正于日常生活中并形成规矩,自可避免犯错。”

19、立志修行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被生活之苦所逼迫,而有修道以求解脱的冲动;另一种人是因为他找到了自我。对后者而言,生活体验与挫折只会使他更加坚定信仰。

20、【做好人间事】学佛的人,应正视「生」与「死」。握做人的机会做好人间事,则家庭和乐,社会安宁。和地吉,就能免除天灾人祸,达到消灾延寿、福禄绵长的境界。

21、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本分与职责,禅修之人更是不可逃避。若不能恪尽本分而侈言学佛,终是自欺欺人,所谓修行也将会成为竹篮打水,最后将一无所得。

22、人生难得开怀笑,恩怨让它笑中了。莫向人前就恩怨,一忍二让由它消。平心似水伴日月,烦恼只为逞聪明。少事之心,淡茶粗饭总知香;多事之心,美味佳肴如食蜡。

23、【佛心禅语】 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以前已经成佛了,可是他老人家慈悲心太重,为 了教化没有恒远心、没有坚强心、没有诚恳心的众生,在雪山苦修六年, ,示现成佛。

24、书要活读,读书要活,若死读书,读死书,把书读死,到头来充其量将自己读成书虫,读成书袋。书要择善而读,择要而通,读以熏心,通以生慧,学以致用,否则不如不读。

25、不要试图解释一切。面对诸佛境界,任何的解释都是乏力苍白的,而且会关了真理的门。直接说:“我也不知道,但我就这样信了。”让有疑的人直接去面对他所无知的境界吧。

26、如弊囊盛宝,不得以囊恶故,不取其宝;又如夜行险道,弊人执炬,不得以人恶故,不取其照。菩萨亦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悉。(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四十九

27、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谓三不能也。(唐)元珪禅师《景德传灯录》卷田

28、所谓禅在当下的功夫,就在于把握生命的当下,转化生命的迷惑、净化生命的染污、提升生命的素质、圆满生命的品格,挖掘清净生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无限潜能。

29、烦恼,没什么大不了。我们生活在尘世中,什么人都可能遇上,什么事都可能碰上,会有人说你好,也会有人说你不好。但只要我们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不必执着于他人的评判。

30、【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利生:水的存在就是利益。没有水,人和动物无法生存;没有水,花草树木无法生长、发芽、结果。人、动物、一切生命,大自然的一切万物都离不开水的滋养。

31、【佛语心经】 事物的表象,往往是虚幻不实的。因此认识事物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永远是人类认识的真谛。

32、【心灵禅语】 心口如言行一致,应该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一个人倘若说的是“织锦缎面”,做的是“破麻袋片”,那就是名副其实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样的入,怎么让人相信?

33、【佛心禅语】 一位哲人说:“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 尚。”付出了爱心,自己就会得到快乐,这种爱的回报是无限的。因此, 懂得关爱别人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34、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轻松起来,就要学会放空不必要的心灵负累,倾听心底的声音,放慢匆忙的脚步,感悟生命的静美,让繁忙的心找到栖息的港湾,让心灵每一天都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

35、生活的禅法,它必须是温暖与善良,宽阔与承担,走在每一个时代,找找与时代的契合,它更是对命运的一种体醒,消极时振作,悲观时期望,冷落时温暖,能照亮人生理念的方法,就是禅道。

36、生活的禅法,在于让人生能够拥有积极乐观的力量,去面对这世事无常变幻莫测,去迎接,去改变,突破自我封闭的孤独,愿意欣赏,谦卑柔与,活得是一份生命的绽放,活得不是一场平生心伤。

37、【佛语心经】 学习并没有.定的方法和套路。但是,学习要深入理解知识的精髓,无疑是一个基本的目标。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则是在“以耳听之”的基础上“以心听之”,进而“以神听之”。

38、所谓菩萨于能顺忧喜分法,心无执着。于诸世法心不摄受。不高不下,安住不动。无欣无厌,无爱无恚,唯能随顺修习圣道。若诸菩萨成就此者,则名为舍觉分法。《大宝积经》卷五十三,菩萨藏会

39、以他心智,能了有情意乐烦恼心行差别,应病与药,悉令除差。自在游戏神通三昧,发大悲愿成熟众生。诸佛之法,无不通达。以是因缘,即得名为方便善巧波罗蜜多。《心地观经》卷七,波罗蜜多品

40、和对手争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是下策;在与对手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充其量只是中策;上策是让对手发自内心地服你、敬佩你;让对手心甘情愿地成为你的朋友,并以此为荣,才是上上之策。

41、若欲诤论议,杂意怀贡高,非圣毁訾德,各各相求便,但求他过失,意欲降伏彼,更互而求胜,圣不如是说。若欲得论议,慧者当知时,有法亦有义,诸圣论如是。《中阿含经》卷二十九,《说处经》

42、【佛家经典禅语】 如同人在海洋中依靠船来航行,精神要依赖于物质。又如同船在海中航行要依靠人来驾驶,物质又要依赖于精神。就像人和船在航海中互相依靠的道理一样,精神和物质是互相依存的。

43、人要活得明白,不能活得不明不白;人要活得糊涂,不能活得糊里糊涂。活得明白,诸事都看得开;活得不明不白,什么都放不下。活得糊涂难得,那是大智若愚;活得糊里糊涂可悲,那是对生命的辜负。

44、如果不能给予他人什么,就不要轻易向他人索取,索取的越多,你的债主就越多;如果没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就别想着去改变世界,因为做不到,想得越多必然越痛苦。人生要量人为出,人应有自知之明。

45、乐观之于人生,是浮荡在地平线那袅袅升起的热望与希冀,是寻得一份旷达与美好的铺垫与勇气。在乐观中撷取一份坦然,你的面前就会盎然多彩;若在悲观中摘下一片沉郁的叶子,只能瓦解你积蓄的力量。

46、善住持者,以众人心为心,未尝私其心;以众人耳目为耳目,未尝私其耳目。遂能通众人之志,尽众人之情。……务求己过,与众同欲,无所偏私,故众人莫不归心。(宋)灵源清禅师(《禅林宝训》卷二)

47、禅是个神妙的东西,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在生活中洞彻明白,不在物质上牵挂,到处充满人间的生命力,正可以扭转现代人生活的错乱,所以能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小为大,转苦为乐。

48、造忧后忧,行恶两忧,彼忧惟惧,见罪心慷。造喜后喜,行善两喜,彼喜惟欢,见福心安。今悔后悔,为恶两悔,厥为自殃,受罪热恼。今欢后欢,为善两欢,厥为自佑,受福悦豫。《法句经》卷上,双要品

49、因为不信佛,佛祖不会气恼怨怪我们,降罪伤害我们,所以信佛固然对人生有很大的助益,不信佛也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顺因果而行,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因果”

50、【佛心禅语】 苦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之一,是佛教对人的现实存在所作的状态定位和价值判断。苦谛是四圣谛之一,也是最关键的一谛。佛教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

51、一块铁必须先经过洪炉烈火的熔烧和锻炼,才能炼制成一件精美的器具。同样的,一个成功的人,也必须经得起别人的恶骂和批评,就像在洪炉烈火中燃烧一般,要经得起烧、经得起打,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就。

52、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找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

53、佛说:各位住家时,应该祝福众生:知道家本空性,免于受其拖累;你们孝事父母时,应该祝福众生:虔心向佛,护养一切众生;你们与妻子欢聚时,应该祝福众生:平等对待怨家、亲人,永远脱离贪欲、偏执。

54、【佛心禅语】 什么是真幸福?内心安适,仰俯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仰俯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耕云先生

55、一日,一妇人丈夫和其娘家妹发生纠纷,妇人助其夫。娘家妹说,我们姐妹是一家人,你却帮着外人。妇人说,我和你是一家人没错,但我借你的钱要还,而他的钱我可以花但从不用借,难道他不更是我的一家人?

56、【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若想了解生和死的问题,可以用冰和水来做个比喻。水受寒就会结成冰,冰受热又会消融为水。已经死去的必定应当出生,已经出生的还会再死去。冰和水互相不伤害,生与死还是两全其美。

57、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人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四十二章经》

58、【佛心禅语】 什么是衡量成功的标准,是财富,是权势,还是享受一份粗茶淡饭的宁静日子?在佛家看来,安于贫困生活,以学习和掌握圣人之道为乐,不被现实与名利所扰,便能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便能有所成就。

59、【佛心禅语】 有句话叫“爱的极致是宽容”,即宽容是爱的最高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具有伟大的力量,它让一切自私和冷漠的人感到惭愧。我们确实需要一颗宽容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温情和幸福重现人间。

60、造身语意恶行的人,是不爱惜自己的人。……修身语意善行的人,是真正爱惜自己的人。若人自爱己,不以恶加彼,无有造作恶,得于快乐者。若人自爱己,应修诸善业,速疾能获得,种种诸快乐。《别译杂阿含经》卷三

61、你有意见,提了不一定有用,不提就肯定无用,两者相权,提还是比不提好。微博上聚集了一批意见领袖,他们提出的意见是否正确,能否产生作用姑且不论,单就敢于提出自己意见的勇气而言,他们还是很值得大家敬重!

62、【惜缘】在晨钟暮鼓中,初雪飘落,初雪消融,世间万物大约都是这样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吧。我说:我想忘记。【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的拥有的

63、快乐时说快乐,痛苦时说痛苦,是本色。快乐时不说快乐,痛苦时不说痛苦,是修炼。快乐时说痛苦,痛苦时说快乐,是做作。快乐时不快乐,痛苦时不痛苦,是麻木。究竟怎样才对?不好说。保持本色,跟着心走,最是自然。

64、【佛语禅心】 念书时如果仅仅用“口”,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需识字就可以了。但是要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深入领悟其中的道理,却非用“心”不可。至于用领悟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动,那就尤其离不开决心和恒心了。

65、佛三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练,我今安住常灭寂光,名大涅槃。《大般涅槃经后分》,应尽还源品

66、出家的人不一定是真菩萨,在家的真菩萨也不在少数。《金刚经》里,佛以自己的日常生活示现我们,出家人持钵化缘为生,没有私藏。由此观之,区别现在出家人是否真修行,看这个出家人是否有私人存款,或许是一个好办法。

67、【佛心禅语】 释迦牟尼佛说:“不要忽视小恶。火花尽管再小,却会烧掉像山那么 高的干草堆。”一个人犯错误,也往往是从并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俗话 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68、生活的禅法,在于协调自己内心的情绪,面对千变万化的情绪,需要一个向前的方向,与内心厚重的力量,建立好内心与外界与谐相处的一种关系,在哪里忧虑,在哪里释然,在哪里波澜,在哪里忘记,在哪里沉重,就在哪里承担。

69、【佛语心经】 人最容易使用的器官,就是嘴巴;或者说,人最容易做的事,就是说话。正因为这样,人不可滥用嘴巴,滥用语言,而应当“谨言”,尤其是不可出口伤人。倘若常用嘴巴欺人、凌人、伤人、害人,则必然会自食其果。

70、【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即使财富多得像从天而降的大雨一样源源而来,也不要自夸富有;即使没有了立锥之地,也不要自叹贫穷。“富有”与“贫穷”,就如同秤锤与铁一样都是硬邦邦的,如同“八两”与“半斤”重量是一样的。

71、其实,形貌并不重要,真正让人喜爱的是温柔、殷勤的形态。温柔是指面容干净、时常面带笑容。微笑的面容比“抹黑擦白”的化妆更漂亮;保持温柔的气质及干净的肌肤,更会令人喜爱。而粗糙的手比涂满色彩的手更令人觉得踏实、可贵。

72、如今大家从生到死一直忙个不停:幼年时为玩耍和游戏而忙;中年时为感情和工作而忙;晚年时为养老和治疗而忙。然而,最终除了满脸皱纹和精神空虚外,我们还能拥有什么呢?所谓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是指什么呢?我们忙的意义又在何处?

73、【佛语禅话】佛陀曾说过:“我接受凡世人与我争论,我不与凡世人争论。这两句里充分呈现了佛陀的大爱和我们凡世人的愚昧无知。陀就像慈母,我们凡世人就像得自闭症的小孩。母包容患白闭症孩子的缺陷,却从不会给予孩子任何埋怨。09

74、说法时,文相连属,义无舛谬,观法先后,以智分别,是非审定,不违法印。次第建立无边行门,令诸众生断一切疑。《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菩萨宜应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如人大海,渐渐至深。《虚空藏菩萨经》

75、风敲着玻璃窗,触及不到窗栏的紫色风铃,窗外,缠绕着落叶的气息,窗内,静坐如禅,默数从指间滑落的时光,谁曾与我一起收集了阳光的味道?喜欢冬眠的女人,将心灵的记事本也装进冬眠的背包,然后,再找一个暖暖的画面做封面,遇见那些

76、如人死生,虽无来去者,而烦恼不尽故,于身情意相续,更生生情意。身情意造业,亦不至后世,而从是因缘更生后世果报。譬如乳中着毒,乳变为酪,酪变为酥;乳非酪酥,酪酥油非乳,乳、酪虽变,而皆有毒。(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八

77、无色彩的爱——“时”,不计长短,“地”,不分远近,“人”,不分宗教与种族,只要有苦难,我们看得到、听得到、做得到,都应尽量去付出,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干净利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78、我们总是憧憬着未来的美好,为了自己设置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却从来没有享受这个过程中的快乐,因为我们总是认为经历了现在的苦,才会有以后的甜,我们每一刻都在期盼,盼望着那个最美的时刻出现,但也因此错过了人生路上很多美好的事物。

79、一个参禅学佛,具有正知正见的三宝弟子,在学佛的过程中,应该效法大乘菩萨的精神,虽然不能做到“利人不利己”“利己又利人”,绝对不可做“人己都不利”的恶事,也要少做“利己不利人”的坏事,应当从利己想到利人,也就是“自利利他”才好。

80、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利特曾经说过:“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 而不要空谈道德。”如果奉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你最多是顶顶风 雨,路,还是有的。假如走自己的路,而让他人无路可走,结果不仅弄得你 自己无路可走,谁也不会再容你。

81、在生活中,一个人若心怀慈悲,便能对烦恼忧伤坦然一笑,对得失成败洒脱一笑,要知道,真正的笑脸,源白一颗慈悲的心。生命,在冷暖交织中前行,人生,在悲欢离合中继续。常常站在擦肩接踵的人群,看那人来人往,心中涌起的依然是那熟知的感动。

82、得人身空过,是诚可惜!发菩提心,守清净戒,较人王为贵。得最上密法,受大灌顶,较金轮王为荣。浪掷人身,如宝投水!(古印度)荡巴桑结(根桑泽程《密宗法义精要》)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彻悟禅师语录》卷上

83、【禅智人生】人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不放下得失心,痛苦不会消失。烦恼比岁月更易催老。妒忌、仇视他人,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常嗔之人,时时地狱。顺境淡然,逆境泰然。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84、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容。人一宽容,气就不会郁滞,气不郁滞,血就通畅,所以,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恕是一味良药,你在宽恕别人的同时,也就敝开了自己的心灵,此时,愤怒、怨恨和恐惧就会悄悄溜走,你的内心没有了郁滞,气血也就通畅了。

85、【佛心禅语】 那些出类拔萃的人士,尽管他们的优点不一而足,却有一个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点:关注细节,把小事做到完美。因为看重小事。拥有强大的动力与能量;因为专注于细节,才能心无旁骜地勇往直前;也因为重视与专注,才能达到专业与精通的境界。

86、其实,迷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迷,愁云惨雾;一念悟,慧日高悬。正如经云:“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菠萝、葡萄的酸涩,经由阳光的照射、和风的吹拂,酸涩就可以成为甜蜜的滋味。所以,能把迷的酸涩,经过一些自我的省思、观照,当下就是悟的甜蜜了。

87、生活从来是挫折与崭新并存,失落与希望共生,生活的禅法在于一种积极的思维与积极的态度,每一时刻都是出发的起点,生活怎么样,也就在于你看待一切事物的眼界与心地,人生向前,需要内心一种光明昂扬的信念,走过人生困惑的时候能找到一条正确客观的方向。

88、【佛心禅语】 爱不是索取,不是一味苛求对方,而是由自己开始付出。真正的感情不应该是占有,而是平淡流年里的历久弥坚,是一汤一饭的相依相守。爱要勇敢,也要理智;要小心呵护,也要适时放手;要有契合,也要有容纳;要自己抓住幸福,也要给对方带来幸福。

89、如此,上班的员工便会计较:大家都休息,我也应该休息——“休息是为了让明天有更好的精神和体力。”其实,人有哪一天是休息的呢?每个人一生中不断地消耗体力,爬山、郊游、应酬、看电影、上馆子……无一不是在活动,无一不是在消耗体力,仅是观念上的差别而已。

90、佛门本是清修之地,跟贪欲作斗争,是修行的第一要诀,但佛门弟子为了争一个正统地位,仍免不了争斗,至于其他以趋利为目标的行业,更是如此。假设没有足够强大的信念、决心和意志力,很难坚持到底。只有那些下定决心、不畏前境、持之以恒的人,才能功德圆满,修成正果。

91、【佛心禅语】 当你记恨别人的同时受伤害的却是自己。学会感恩,滴水之恩当以涌 泉相报;学会感恩,懂得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赠人玫瑰手留余 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自会有人相助。生活就像面镜子,学 会了感恩,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生活也会还你以微笑。

92、【佛心禅语】 我们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很好的修行人。当身处顺缘时,就心平静气、面带微笑,表面上一副好修行人的样子;一旦逆缘来袭,就立即表现出不喜欢、不接受、埋怨他人、脾气暴躁、激动易怒,情绪上仍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算是什么修行,根本就谈不上修行。

93、世人身体上的重担、心灵上的压力,何止手上的两个“花瓶”呢?我们往往是自己给自己增加负重,使前进的步履变得越来越沉重。这些重担与压力,使人活得十分辛苦。因此,在纷繁的社会中,学会“放下”才可以使心灵获得解脱,只有放舍了尘根,我们才能像风筝一样,清闲自在。

94、【禅心】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95、【生活哲理】做人是一生成败的重要话题,它又与心态有关,凡是在这两点上过不了关的人,一定会遭遇大小挫折。是硬道理,甚至可以说,做人的心态,既影响一生,也决定一生。天一角,让喧嚣沉淀,如此的从容淡定,如此的优雅宛转。梦幻与现实完美的结合,仿佛时间也在这一瞬间定格。

96、枝条在风中摇曳,百鸟在树丛歌唱,美丽晨光在大地上尽情地将水彩泼洒。生命在这一刻变得丰盈,人生在这一刻变得明亮,灵魂在这一刻得以安然,肉身在这一刻特别畅达。有一种清澈荡漾心底,有一种欢愉袅然升起。朋友,迈开脚步吧,你的峰峦峡谷在等候,展开翅膀吧,你的天空大海在期待。

97、光阴只方寸,却演绎着各种离奇的故事。世间有善便有恶,有晴便有雨。所以有种文字是生活的缩影,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禅,细读慢品,方知其中真味。这样的文字,是一粥一饭,一烟一火里,经过时间的打磨,世间的历练,以睿智之心沉淀下来的精华,是经得起重复咀嚼的文字,值得一读再读的。

98、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产生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产生意识。大乘佛教的观点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而是超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中观般若的大空性中,心和物是一体的;界的智慧中,主观和客观是一体的;究竟了义的境界中,能取和所取是一体的。

99、赢得祝福,解除诅咒!人要收集助力(阳气),消除阻力(阴气)。说对方不好是收脏,看对方都好是聚灵。看人不对就是把别人不好的东西收到体内,那就是病毒!看人好就是收集阳气,随时补充好的能量!任何人只要你把他看成佛,就可以得到佛的加持,反之你把他看成傻瓜,就只能得到傻瓜的结局!

泡读  泡读美文  泡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