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经典语录

经典佛语字字句句深入人心一语惊醒梦里人(精选112句)

1、有爱的人生才幸福。

2、不执著,才能得智慧。

3、知足的人,不会贫乏。

4、爱心一启发,行善有信心。

5、真理就是人生可行之路。

6、人生困难重重,有心就不难。

7、勇于承担,才有改变的机会。

8、爱心的力量,比什么都有用。

9、守住现在,就是守住未来。

10、做才有心得;付出,才有力量。

11、惊世的灾难,要有警世的觉悟。

12、素食可培养耐力、慈悲与智慧。

13、要将困难当助力,不要当阻力。

14、谈生死,应了解如何去除烦恼。

15、清净的生活,从斋戒一开始。

16、追求真善美,才能美化人生。

17、多做一件善事,就放下一项烦恼。

18、有爱心与奉献,就是美丽的人生。

19、能合情、合事、合理,才是真理。

20、对己,修正行为;对外,付出良能。

21、心中有爱才有福,有付出才有所得。

22、有爱心就有福气、毅力,才有智慧。

23、若不知人生是苦,智慧就无法开启。

24、付出之后心有所得,表现于外就是德。

25、大爱人间除苦难,慈悲济世得欢喜。

26、慈悲要从内心启发,造福要用身体行动。

27、造福人间、庇护地球,都需从自己做起。

28、用感恩心疼惜大地万物,生活简单就无缺。

29、人性之富,富在有德;品行之贵,贵在重孝。

30、付出不在多少,他人能受用,就是最大的爱。

31、以宽广的欢喜心,接受过去所写的人生剧本。

32、做对人生有意义的事,才是生命真正的价值。

33、知识,只是晓了所学;智慧,则能理通无碍。

34、做人不要争一口气,而是多一点志’’。

35、将放生的心态转为护生,才是真正的尊重生命。

36、心无杂念、凡事乐观、踏实做事,就会有智慧。

37、懂理的人,不一定懂事;懂事的人,一定懂理。

38、执著是苦恼的根源,放下执著,才能获得自在。

39、人事逢逆境,当欢喜顺受,自有好因缘、好果报。

40、关心别人就是关心自己,救助别人就是救助自己。

41、凡事不知足,就会不满意;不满意,就会有遗憾。

42、将心照顾好,社会祥与;把心安住好,人间有福。

43、有礼的人,人见人欢喜;讲理的人,人见人尊敬。

44、慈悲不只用口说,而是要身体力行,走入人群付出。

45、肯立志,就会向上精进;不肯立志,就是向下堕落。

46、能过清淡生活,最知足;有余力帮助他人,最富有。

47、不想做不到的事,不烦恼不能做的事。 (一品句子)

48、理想必须坚持,道德勇气需以毅力向前行,不能停滞。

49、踏实的人生,在于付出爱心、有成就感,而欢喜自在。

50、【天天禅语】爱人自爱、自爱爱人,就是佛心、菩萨心。

51、修行并非比赛,而是练就自己的耐力、定力与宽广的心。

52、没有苦,就无法体悟乐的真谛,重要的是如何转苦为乐。

53、人生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却能自我拓宽生命宽度与厚度。

54、人生是否有价值,不在于他人眼光,而在于善用生命良能。

55、心念难免起伏,要有毅力降伏,让心在轻安、清净的境界。

56、斋是素食,戒是规矩;珍惜自我生命,更要尊重万物生灵。

57、生一念好心,则结一分好缘;说一句好话,则多一分欢喜。

58、要自己快乐,先让别人快乐;要自己成功,先看别人成功。

59、无论人生长短,只要真实地付出善念,就是很美的生命乐章。

60、佛陀的真理,点燃着人们内心的智慧明灯,照亮了无明的轮回。

61、利用时间体会人生,融会道理,不但能成就自己也能帮助他人。

62、力量用对方向,就是亮丽的人生;用错方向,则步步都是陷阱。

63、一时的灾难,不是一世的落难;提起信心,就能发挥志气与良能。

64、修而不悟,轮回就在那里,或生或死,与你痛苦伴随,不解不脱。

65、爱心是照顾好自心——对内,不起烦恼;对外,不破坏形象。

66、以为自己最好或不如人,都是内心的障碍;能去我执,才能轻安自在。

67、行善是本分、付出无所求,不执著善有善报’’,自然轻安自在。

68、爱惜生命并非计较寿命长短,而是应时时提高警觉,把握分秒利益人间。

69、因为太期盼结果,所以往往忽略过程;因为忽略过程,所以往往失去结果。

70、见人有错,要尊重的提醒’’;受人指正,应感恩的接受。 (由整理)

71、该做的事,排除万难也要完成;不该做的事,无论任何困难,也要坚持立场。

72、以念纯自修——心念单纯能自爱;以心宽待人——广结善缘心宽阔。

73、【天天禅语】爱的力量,可以抚平心灵的不安,让社会安定祥与,消除一切的灾难。

74、在轮回的大牢狱里,很少人拥有出离的勇气;在生死的大苦海里,更少人拥有解脱的智慧。

75、清净:水的本质是清净,人的本质也是清净的。水犹如我们的清净心,烦恼污垢的沙石本来就未曾污染过水的本身。

76、欲望使人失败,无私令人成就;烦恼使人痛苦,觉醒令人快乐;执著使人束缚,放下令人解脱;无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证悟。

77、我们要尊重众生的理由有三:-、过去的时候一切众生曾经是父母;现在的时候一切众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缘;将来的时候一切众生是未来的佛陀。

78、当有人诽谤你的时候,你不应该感到沮丧,因为喜欢你的人,仍然赞美你;当有人赞美你的时候,你不应该感到骄傲,因为不喜欢你的人,仍然诽谤你。

79、当我们处于顺境的时候,不应该得意忘形、心存侥幸,而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灰心丧气、怨天尤人,而应该怀有忏悔之心。067。

80、世上唯一能给我们带来长久快乐的事,就是内在的修行,而不是外在的物质。无论高官厚禄,还是家财万贯,都无法保持永恒长久的快乐。这就是我们追求精神解脱的充分理由。

81、钱财,如果妥当使用,能让我们迈向幸福;如果使用不当,会让我们趋向痛苦。钱财乃一切善与恶的媒介,具有爱心与智慧之人,能善用钱财;自私与愚昧之人,则会使用不当。

82、对于智者而言,钱财是积功累德的一种资粮;对于凡夫而言,钱财是诱惑,是迷惑,成为流转轮回的因素。古人云: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我们需要用一颗觉醒的心来看待物质与钱财,善用钱财做

83、当今,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却时常发生人心冷漠、丧失道德的事情。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科技层面,而是应该通过教育与正面、积极的信仰来唤醒人们的善心与良知。

84、我们应该以真诚与包容心,来善待他人;以善巧与智慧心,来处理事情;以慷慨与无私心,来善用财物。如果我们生活的点滴中能做到如此,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与什么物,都会给我们带来幸福与快乐。049。

85、具有上品之信心者,会得到i宝之上等的悲悯与加持;具有中品之信心者,会得到i宝之中等的悲悯与加持;具有下品之信心者,会得到i宝之下等的悲悯与加持;根本没有信心之人,得不到i宝之丝毫的悲悯与加持。

86、欣赏着美丽的月景,我们想到了什么?是否会发现月亮的光明象征着人们的智慧,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人们的福德。此刻天空的明月啊,正是我们修行的祈愿,何时能像她一样,智慧的光辉明亮而普照,福德的资粮充盈而圆满!

87、如今有些人,内心充满了邪见与颠倒之心。将真理视为谬论,这就是邪见;将谬论视为真理,这就是颠倒。芸芸众生,由于无明之故,追求真理之人寥寥无几,追逐谬论之人却比比皆是。请佛菩萨加持,愿一切如母有情众生的心中树立正知正见。

88、我们为什么会生烦恼?是因为我们看到众生的行为有过失。虽然这个烦恼是因由众生而缘起,但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心仍有烦恼的缘故。佛陀的心续已经没有烦恼,所以他视一切众生没有过失,正因为我们自心有种种染垢,所以才会看到别人的过失。

89、【佛家至理禅语】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大爱无言。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90、无论善念还是恶念,正念还是邪念,一切的起心动念皆是缘生缘灭、缘起缘落,这说明心的本性是空性;无论我们在地狱还是在天堂,感受快乐还是遭受痛苦,心中本来就圆满具备慈悲心、菩提心以及大智慧等如来藏佛性的一切功德,这说明心的自性是光明。

91、【禅语】①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②随缘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尽人事、听天命。③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④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⑤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

92、我们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很好的修行人。当身处顺缘时,就心平静气、面带微笑,表面上一副好修行人的样子;一旦逆缘来袭,就立即表现出不喜欢、不接受、埋怨他人、脾气暴躁、激动易怒,情绪上仍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算是什么修行,根本就谈不上修行。

93、修行不是盲目信仰,而是理智地探究真理。修行不是脱离生活,而是全身心地融人生活。修行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公益心地担当义务。修行不是放弃俗务,而是无私地奉献大众。修行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谦逊地尊重他人。修行不是执著成就,而是利他心地服务众生.,097。

94、为什么要修观死亡无常呢?对于修行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今生今世的贪执,也是过于追求此生此世的名利。只有观修无常才能去掉这个贪执,断除对名利的过分追求。如果不断掉对此生此世的贪执,佛法的知识再丰富,修行的时间再长久,戒律守持得再清净,也谈不上是修行者。

95、贪者追逐名利,导致堕入饿鬼;行者少欲知足,生起出离之心,超越三界轮回,获得解脱自在。嗔者害人害己,导致堕入地狱;行者自利利他,圆满菩提之心,普度有情众生,成就色身佛果。痴者取舍颠倒,导致堕入畜牲;行者证得空性,圆满法界智慧,远离一切戏论,成就法身佛果。

96、我们死时丝毫财物都无法带走,死后一个亲人都无法陪伴,如果我们不遵循依教奉行去修行的话,永无止境的轮回苦海里,谁会救我们呢?我们能依靠谁呢?佛陀曾经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这才是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啊!大家一起勇猛精进地修行,才有解脱的希望!

97、佛陀曾明确宣布:凡世人认为存在的,我也承认其存在,凡世人认为不存在的,我也承认其不存在。圣者不会与我们凡世人争论,不争论的原因,是不值得争论,我们的思想迷惑,行为颠倒,争论有什么意义呢?就像正常人不值得与疯子争论一般。这句教诲,充分证明了佛教的包容,也体现出博大精神。

98、人生如梦一般的短暂、虚幻,但这并不意味着四大皆空,什么都不值得去追求,而是提醒我们把握当下,珍惜拥有,感受幸福。先生与妻子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彼此包容,与睦相处。短暂的人生路途中不应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或发生矛盾,应该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过快乐的日子。

99、拥有少欲,才能生起小乘的I叶J离心;拥有爱心,才能圆满大乘的菩提心;拥有智慧,才能证得金刚乘的大手印。有了出离心,才能做到诸恶莫作;有了菩提心,才能做到众善奉行;有了大手印,才能做到自净其意。出离心、菩提心与大手印之见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三藏十二部的要义,显密佛教的核心。

100、当我们遇到外境时,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愉快还是烦恼,都取决于自己内在的心态。分别念少,执著轻的人,即使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会很从容、善巧地化解,并从中体现出他的宽容与智慧;分别念大,执著强的人,哪怕是遇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使他烦闷忧郁,并导致发生害人害己的事。

101、我们都想让不安定的心安定,却很难做到,反而浮躁、焦虑,原因是我们从生到死一直在不断向外求。已经获得一些世间的成功,却仍然不满足,并为追求更大的成功不停地造业。有些人失败,却体认不到因果报应,仍然继续造业。现在我们的所思所做,注定了难以获得内心安定,更不用说稳固或发挥功用了。

102、快乐与幸福来自真理。真理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然而,内在的真理,并非人人都能靠自己得到体认,而是要依止有缘的善知识,才能体认到内在心的本来面目。我们具备追求真理的条件,若不追求真理的话,失去了生为人类的高级思维的价值,岂不是非常可惜的事?这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两样呢?

103、真诚源于感恩之心:无论众生以顺缘的方式利益我们,还是以逆缘的方式伤害我们,都会使我们成长、坚强与成就,所以对我们恩德很大,我们对众生值得真诚。包容源于平等之心:无论任何民族、任何宗教与任何国家,都怀着同一个梦想而共存于同一个世界,地球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相互包容、相互与谐。

104、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当今很多学佛人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住处宽敞、环境优美,有庄严的佛堂、昂贵的佛像和法器及各种珍贵的佛珠。表面上看来似乎学佛的条件很具足,然而,实际上内心并没有转向佛法,也没有通往解脱和趋向菩提,只是沉迷于佛教的外表形式之中,这意味着陷入了另一个极端罢了。

105、即使听闻佛法,若不能认识烦恼,就不是听闻的智慧,而是听闻的妄想;即使思维佛法,若还未降伏烦恼,就不是思维的智慧,而是思维的分别;即使禅修佛法,若没有根除烦恼,就不是禅修的智慧,而是禅修的执著。正如噶举祖师冈波巴大师所说:若不如法而行,仍是种下因法反而堕落恶道的因,实在无益。’

106、我们看世界时,世界如此真实;想世界时,世界仿佛实有。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不是心的显现,也不表示世界不是如幺J如梦、缘起性空,而是以无明的眼睛与迷惑的心所得出的结论。当我们看世界时,只凝视着世界的现象,而不知道五官是无明的产物;当我们想世界时,只观察与分别世界,而体认不到心是迷惑的思想。

107、只有幸福的日子是不够的,因为此生既不是一开始,也不是结束,在无数流转的生命里,不过是个片段罢了。死亡是另一段新生命的开端,并非是一了百了。既然死亡是新生命的开端,我们为何不去做对死亡与来世有益的事呢?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死亡一无所知。你可以追逐此生利益,但不能没有对死亡的准备。I。

108、很多人嘴上说不信因果,但他的所作所为却离不开因果的规律。人们为了秋天的好收成而努力耕种,为了未来的好前途而培养孩子,为了富足的生活而拼命赚钱,为了生老病死的保障而购买保险……就连口渴时要喝水,饥饿时要吃饭都是因果的现象。人们的生活点滴都离不开因果,又有什么理由不信善恶果报呢?

109、依据藏传佛教所云:于藏历每年正月中所造之任何善业与恶业,皆自辗转增盛为十万倍之业缘。故应于此月:励力断一切恶缘,行一切善业。在佛教史上,释迦牟尼佛曾于多天内每天示现一种神变,令到专门前来比试挑战的外道六师最终俯首认输而皈依正法。在这两周中,便是纪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以神通降伏外道的日子。

110、学佛的意义,是依靠佛法的智慧,了解众生的苦.难;依靠佛法的爱心,帮助与服务众生。有了智慧,我们才能对众生的苦难有切身体会;有了爱心,我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帮助与服务众生。所以我们应该在通达佛法道理的同时,对众生生起强烈的慈悲;在提高修行境界的同时,对万事万物生起缘生缘灭、无我空性的见地。

111、若能体认到妄语会导致遭到诬陷、诽谤,并被他人欺骗;离间语会导致亲朋好友之间互不与睦,并对其进行反驳等;恶语会导致经常听到不悦耳语,并自己所说之言也成了争吵之因;绮语会导致言语无有威力、口才拙劣等;根据造业的大、中、小,堕地狱、饿鬼及畜牲道,我们就会放得下妄语、离问语、恶语及绮语。206。

112、非常幸运,我们一开始学佛并修行了,这不意味着从此我们比任何人更特殊。越是学习体会佛法,就越应该接受、包容一切,尊重、恒顺一切,而不能因为我们是学佛人、修行人,就要让他人尊重恒顺我们。我们学佛修行的唯一目的,并非是为了比别人伟大,而是为了更无私地奉献与更好地服务于众生,并充满爱心与与谐。

admin3473

Share
Published by
admin3473

Recent Posts

白露春分

✨《新婚之夜》《有人跳舞》《晚…

3月 ago

商务男装宣传口号230

商务男装宣传口号230   在…

3月 ago

自白录

刘晓庆文集”包括两本书:一本书…

3月 ago

乌镇一日游日记

乌镇一日游日记(通用21篇) …

3月 ago

做家务日记100字

做家务日记100字(通用15篇…

3月 ago

海边旅游日记

海边旅游日记(通用25篇)  …

3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