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经典语录

静禅语(精选99句)

1、其中有指导世俗生活的教诫,有可作为座右铭的警句,有可作心理治疗“格言自警疗法”的良方,

2、【佛心禅语】 佛祖说慈悲的升华是大慈大悲,它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要与人为 善,它比与人为善做得

3、【佛心禅语】 日:“如何是体明无尽句?”师日:“手指空时天地转,回途石马出纱笼。”——《大阳警玄禅师》

4、【佛心禅语】 因为慈悲,人生路更宽 慈悲是学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为我们修福,对别人慈悲就是对自 己慈悲。

5、【佛心禅语】 不计较人生的重重困境,因为每一分钟,我们都能抖落满身重负,放开过往的一切,开始下一段精彩。

6、是福有二种相:能与乐,能与苦。如杂毒饭,食时美,欲消时苦,福亦如是。(古印度)提婆《百论》卷上,舍罪福品

7、若有菩萨行于爱染,为化爱染诸众生故,而亦不共是爱染住,名菩萨久行。《大宝积经》卷二十六,法界体性无分别会

8、对一方有利的事情,对另一方可能有害;当月亮出来的时候,睡莲开花,荷花却闭敛。(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9、不能将心待悟。将心待悟,永无悟期。要把全部心力放在做功夫上,不管悟与不悟,功夫照做不误。这样才是参禅人的本色。

10、诸比丘,利养、崇敬与名誉是极为可怕的,是证得解脱束缚而达到至上安全处极强的障碍。南传《相应部·因缘品·粪甲虫经》

11、如实知已,以理为依,不由耆长、众所知识补特伽罗:若佛若僧所说法故,即便信受。(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

12、灭苦的方法概括为两种:一是改变观念,建立正见,如建立因果观、因缘观、慈悲心;二是通过修行,包括打坐、诵经、拜佛等。

13、【佛心禅语】 一般人说:“理直气壮。”师言:“理直要气和。”一般人说:“得理不饶人。”师言:“得理要饶人。”——证严法师

14、犹如大石山,四风不能动,色声香味触,及法之好恶,六人处常对,不能动其心。心常住坚固,谛观法生灭。《杂阿含经》卷九,第240经

15、【佛心禅语】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这是一种明智之举;同时不要贪得无厌,因为想得到的东西越多,失去的东西往往也越多。

16、在我眼里,了凡先生已深谙庄子哲学之精髓,逍遥游世间,心游万仞,自在洒脱。而他一直从事的慈善事业,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7、【佛心禅语】 与佛结缘,以佛修心,可以使心灵得以平静,智慧得以宽广,境界得 以捉升,可以感受名缰利锁之外的宁静、淡然、幸福、圆满……

18、【禅语悟道】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犹如凤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凤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体一般,慈悲和智慧既是两面,又是一体。

19、【佛心禅语】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 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20、【天天禅语】我们应该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同时,不应该贪执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珍惜自己拥有的人常常会幸福,贪执不属于自己东西的人,往往会烦恼。

21、人是一个矛盾体,在寂寞中他向往人群,在人群中他向往孤独。他想得到,又害怕失去;他想放弃又渴望拥有。他希望自己是永远的醒者,却不愿错过梦的精彩。

22、【佛心禅语】 有了淡泊之心,天天都是好日子。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 开朗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处世心理。有了这种心态,还有什么不能 忍耐?

23、【佛心禅语】 不知道谅解他人的人,应该说也不能善待自己;自己会善待自己,也 就一定能够谅解他人。所以,处理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的方法就是能够谅 解他人。

24、【佛心禅语】 你就是一颗明珠 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们的。因为 你的那滴水已和缸中水结合在一起了,分不出是你的或不是你的。

25、智与愚,无有极处,智者只是相对的智者,愚人只是相对的愚人。假设一定要给个定义的话,可以这么说:愚蠢是自以为已经足够聪明,智慧是认识到了自己的浅薄。

26、看教贵精不贵多。一部中精研妙义,彻骨彻髓,自然旁通众典,势如破竹。欲彻骨彻髓,必须看时即是观心,既日观心,功同参悟。(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27、【唯美古韵】坐望于季节的末端,画一卷沧海桑田,听一曲万水千山。吟一阕思念无边,梦几回浅笑迷离间。一缕菩提,一钵梵音,待禅意参透,红尘一笑,淡漠如烟。

28、在短短的人生中,只有用慈悲心装点心灵,用善行帮助他人,用诚信祝福他人的人,才能享受到美好的人生,才能获得有意义的人生,也因此能拥有安宁、平和的心灵。

29、当于佛法中,勇猛常精进。譬如微少火,樵湿速令灭,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懈怠者亦然。《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30、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脱的人生,就好比一个人只为拥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满足,而不寻找种子,不努力耕种,也就不会获得果实一般,不究竟、不圆满。004

31、将来当有无行之人,人佛法中求作沙门,破坏佛法,更相轻毁,学三藏者转相嫉妒,为嫉妒故,佛法疾灭。欲护佛法,当除侨慢,弃捐嫉妒。《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卷一

32、【佛心禅语】 莫生气,因为生气伤身又伤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要学会控 制,否则,有些过分的语言和行为会误事,更会伤人。稳定情绪,解脱自 己,乃当务之急!

33、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你在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那么你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

34、【佛心禅语】 在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事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形成压力,心中背负太多东西的人往往容易乱了分寸,无法静下心来理清思路,所以容易焦躁、抱怨,甚至愤怒。

35、【佛心禅语】 有一般学人,向五台山求文殊,早错了也。五台山无文殊,尔欲识文殊幺?只尔目前用处,始终不异处处不疑。此个是活文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36、不是所有的相生就都好。所谓好,就是合适的,且还要加上时间单位,是当下的,过去的,还是未来,都不能同日而语。此一时彼一时,任何事物永远都处在阴阳的变化当中。

37、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昏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38、等到子女长大了,为了求学或就业而离乡背井,刚开始时,他们还会想念父母,但日子久后会慢慢把这分亲情移转到朋友身上及异性的感情上,于是亲情就慢慢被淡化遗忘了。

39、问:“在人与人之间,您的心难道没有障碍吗?”师言:“修行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就是因为要脱离人我是非,才需要修行。如果修行还去招惹人我是非,那又何必修行呢?”

40、若言有我,我为有知?我为无知?我若无知,则同木石,我若有知,则有攀援。既有攀援,则有染着。……若能除我及以我想,一切尽舍,是则名为真解脱也。《太子大善权经》

41、由眼识生,三心可得,如其次第:谓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初是眼识,二在意识,决定心后,方有染净,此后乃有等流眼识,善、不善转。(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一

42、若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众多觉想,相续住,见色过患,见过患已,能舍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律仪。《杂阿含经》卷四十三,第1170经

43、【佛心禅语】 有些人,没信佛以前不信有天堂地狱,一直为贪图欲念享受,做了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事;一旦信了佛,又迷于有天堂地狱而贪图功德,这丽者都是“迷”。——证严法师

44、【佛心禅语】 低调做人,不是指低声下气,奴颜婢膝,而是指要始终把自己当成普 通一分子,使自身融入到大众中去,融人到社会中去,不追名逐利,不自 命不凡,为人处世不张扬。

45、【佛心禅语】 很多人行善为了得福报,行善是因,得福是果。先要修清净心,心地 清净是第一善。功德福报都在清净心上,不修清净心、不能在生活中得清 净心,就没办法离苦得乐。

46、【名人佛学经典语录】决定我们自身价值的条件,在于我们的心灵和行为在一个人人自私的社会,该怎样立身处世?佛日:内有毒者则施人毒,内无毒者不施人毒。一《大方广宝箧经》

47、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四十二章经》

48、无信池院,惊鹊细语,指尖轻触着冰凉的情愫,帘闭,静禅。聆听优雅的笛音旋律,挥毫着古韵里流芳的水墨,倾泻千里,汹涌姿骇。只愿,让这短暂的氛围给心一个安慰离愁的恬然。

49、如果不是自身的原因,我们不会屡战屡败,不会四处碰壁,不会遭人唾弃,不会感受到世界仿佛遗弃了我们。我们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我们破坏了多少,就会相应得到多少痛苦。

50、说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人佛性戒中。《梵网经》卷下

51、百善孝为先。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肩上的压力很大,他们表达孝道的方式和自己的长辈有不同之处。儿女在外记得抽空给父母报个平安是孝道,儿女遇到开心快乐的事不忘和父母一起

52、人最不容易战胜的是自己,或者说,最不容易战胜的是自己的欲望、情绪和无知,先要实现自我超越,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长。不能战胜自己,那么自己就会成为成功道路上一道最大的障碍。

53、非未见谛,而能见识。识不可视,譬如掌中阿摩勒果。识不在于眼等之中,若识在于眼等之中,剖破眼等,应当见识。贤护,恒沙诸佛见识无色,我亦如是。《大宝积经》卷一一0,贤护长者会

54、现在的人每天都很忙碌,而忙碌的原因大多是为生活而奔忙、为享乐而绞尽脑汁、为多赚些钱而造成身心莫大的伤害,因此苦不堪言。我常惋惜这些人不懂得争取时间,为社会做些服务的工作。

55、看透才能获自在,得解脱;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成败,荣辱,福祸,得失……面对挫折和苦难,一路生活,一路坎坷;若将自己沉缅于悲忧低落的圈套中,再美丽的生活也会黯然失色。

56、英雄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和平年代,铺在路上他就是路,砌在墙上他就是墙,不求闻达,甘于奉献。而一旦有外敌人侵,他坚硬的特质便展露无疑,瞬间化身战场利器,冲锋陷阵,勇猛无匹。

57、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就象是同一棵参天大树上数不清的树叶一样,乍一看没什么区别,但是如果捧在手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的不同点,并且越是观察得仔细,不同点就会被无限放大。

58、于他无害心,瞋亦不缠结,怀恨不经久,于瞋以不住。虽复瞋恚盛,不发于粗言,不求彼阙节,扬人之虚短。常当自防护,以义内省察,不怒亦不害,常与贤圣俱。《杂阿含经》卷四十,第1107经

59、生活可以轻松地过,也可以痛苦地过,生命之路,负重也是走,闲庭信步也是走,所以不妨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轻松些。苦苦地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念念不忘那些所谓的陈年旧事,无异于自寻烦恼。

60、真诚地感恩逆境,它是一次人生的淬火,让我们得到锤炼;它是一个课堂,让我们学会了刻苦、忍耐、淡?白和宽容;它是一块“试金石”,使我们体味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体味一个冷暖人生;

61、我是仓央嘉错转世的情种。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念一清净,一笑一尘缘。禅音清净,掠过了砰然的心腔,慈悲怀,恩仇泯,浮沉浣,一任天涯长。红尘千里铸痴心,谁与佛龛付仓央,换了时光。

62、由胜义谛离一异性故,当知即是清净所缘性。何以故?由缘此境得心清净故;当知亦是常,一切时性无变异故;又由清净所缘故,当知是善;以是善故,当知是乐。(古印度)无着《显扬圣教论》卷十六

63、一直以来,我一向信奉庄子的主张:“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才能至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下百川,因容而深邃之境界。齐视名利,则道之恍惚窈明定握于心。”

64、【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君子学习是为了成就自己的才智,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名声。但是,当他得遇时势为世所用的时候,就会惊天动地,他想默不作声,想掩盖自己的学问和名声,可能实现吗?

65、因为不信佛,佛祖不会气恼怨怪我们,降罪伤害我们,所以信佛固然对人生有很大的助益,不信佛也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顺因果而行,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因果”

66、当今,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却时常发生人心冷漠、丧失道德的事情。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科技层面,而是应该通过教育与正面、积极的信仰来唤醒人们的善心与良知。

67、反观内心躁动之人,他们因为渴求太多,而导致失去了内心之平静。这些人即使让他们身处于深山之中,或者隐没于古刹禅房,他们也只会感到焦灼难安。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并不富足,因此不能享受安静之乐趣。

68、有人以为自己修持得很好,但是碰到一点小事就起烦恼心。师言:“凡夫心容易起波澜,即是‘八风’(注)吹不动,微风吹动了。”(注:人生“八法”如八种风,分别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69、【佛心禅语】 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驰,烦恼比没有学佛人更炽盛,内心的执著和习气比没有开始修行时更严重。原因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见,于是所学所修的一切,反而成为增长邪知邪见的助缘。

70、我们今天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它们都是地球的表情,它在震怒时也会像人一样战栗、哭泣、流泪,内心也会千疮百孔。当我们的河流阻断,湖泊干涸时,也正是地球的血脉遭受严重破坏之时。

71、禅坐当身体疼痛时,我们的散乱心才能收回来、才安住在身体上、此时的昏沉才赶跑、欲望才消失,往住在身体稍作舒服后又会出现昏沉、散乱、欲望,所以说初期修禅疼痛反而有利于产生定力、淸明、智慧等一系列的基础。

72、【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比如一朵美丽的鲜花,漂亮的花瓣在风中飘落,没有留下任何果实而消失,这是否令人感到很可惜?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人生仅仅在名利和爱情上虚度,没有丝毫获得内心的觉悟,这是否让人觉得非常可悲?

73、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许多事你必须去做;不管你愿意不愿,许多话你必须去说;不管你为不为难,许多人你必须去交。这是生活的常态,人生的必经,以什么样的心境去对待,你得到的就是什么样的心境。我选择乐观地面对,你呢?

74、【佛心禅语】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缺憾。法国诗人博纳富瓦说得好:“生活中无完美,也不需要完美。”我们只有在鲜花凋谢的缺憾里才会更加珍视花朵盛开时的温馨美丽,只有在人生苦短的愁绪中才会更加热爱生命,拥抱真情。

75、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到坎坷挫折时,若能抱持“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襟怀,则何处没有光风霁月的空间?当一个人遭遇到沮丧失意的时候,如果能记取“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的教训,则何处没有美丽灿烂的希望?

76、【佛语禅话】佛陀曾说过:“我接受凡世人与我争论,我不与凡世人争论。这两句里充分呈现了佛陀的大爱和我们凡世人的愚昧无知。陀就像慈母,我们凡世人就像得自闭症的小孩。母包容患白闭症孩子的缺陷,却从不会给予孩子任何埋怨。09

77、【梵心禅语】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人生是一场博弈,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生命有止,精神无止;挤不进的世界,不要去硬挤,难为了别人,也是作贱了自己;做不来的事情,不要去硬做,换种思路,也许是会事半功倍。

78、不忍太多烦扰,轻起身小心离开。迈过大殿高高的门槛,阳光温暖干静。回眸,转身,又踏入尘世烟火。而心底却多了澄明与安适。蓦然明了,前世或许我就是禅房之内的一缕烟尘,今生浅落红尘成了路人。却终是纠结于一些隐约始末,因而记得。

79、自信是一种风采,信任是一种美德,它展现着自我的魅力,也温暖着他人的心灵。我们接过他人递过来的鲜花,要相信花朵是芬芳的;我们品尝亲人精心准备的晚饭之前,要相信饭菜是美味的;我们打开久闭的窗户,要相信扑面而来的空气是清新的。

80、孔子一生一世研究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理无不用心研究,但是他自叹穷一生之力,还是很难深入道理的“所以然”、体会道理的真粹。因此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上若能听到一句真理,深加体悟,并且心与理合一,即使晚上死了也不遗憾。

81、【佛心禅语】 从古到今,芸芸众生都是忙碌不已,为衣食、为名利、为自己、为子 孙……哪里有人肯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忙来忙去为什么?多少人是直到生 命的终点才明白,自己的生命浪费太多在无用的方面,而如今却已没有时 间和精力去体会生命的真谛了。

82、缘爱故,则有受;阿难,是为缘爱有求,缘求有利,缘利有分,缘分有染欲,缘染欲有着,缘着有悭,缘悭有家,缘家有守。缘守故,便有刀杖、斗诤、谀谄、欺诳、妄言、两舌,起无量恶不善之法。有如此具足,纯生大苦阴。《中阿含经》卷二十四,《大因经》

83、【佛心禅语】 佛光普照众生,即使是对做尽坏事的人也不例外。改过迁善是任何人 在任何时候都可从而且必须遵守和实行的原则,尤其是对于那些所谓的 “浪子”,意义更为重大。当然,想要改过迁善的第一步便是知错。如果你 冥顽不灵,那么即使是佛也救不了你。

84、【人法与佛法】学佛,而囿于善恶观念,是初机,或门外汉。人有是非,佛没有是非;人有善恶,佛没有善恶。善恶是人法,非佛法。佛法超越善恶。超越是:虽然存在着,却无障碍。譬如在地面行走,即有山河的障碍,不能超越;乘上飞机,地面山河依旧,但却无障碍。

85、咸淡都是滋味,如果不用世俗的观点加以分别,都是自然的滋味,吃到嘴里,都能找到亲近自然的感觉,那么,吃什么东西都是一种享受。相反,有的人强调好吃,总想吃好吃的东西,到头来,尝过百味后,已经找不到好味了,吃什么都没滋没味,接下来还能享受到吃饭的乐趣吗?

86、不以众生其性弊恶,邪见瞋浊,难可调伏,便即舍弃,不修回向。怛以菩萨大愿甲胄而自庄严,救护众生恒无退转。不以众生不知报恩,退菩萨行,舍菩提道。不以凡愚共同一处,舍离一切如实善根。不以众生数起过恶,难可忍受,而于彼所起疲厌心。《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87、【佛心禅语】 有些人成功了也不会忘记过去的磨难,更不会忘记生命中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因为他们明白这世上没有永久的成功,人生命中源源不断的营养永远来自根基,而根基在最低处。到达高处,须从低处起步,人若是懂得生命的高下之道,便会在人生路上进退有度,以达到平衡。

88、有人问行者:两个人原本相爱,但由于双方都看得紧,最后反而分开了,这是为什么?行者答:爱情就像一把细沙,抓得越紧它一定流得越快。此人又问:那要怎样才能使爱情长久?行者答:将它捧在手里吧,不要挤压它,恢复它原有的状态。除非松开手指,否则沙子是不会自己流失的。

89、人要怎样活着?第一,要为自己的家人活;第二,要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活;第三,才是为自己活。一个人要是仅仅为自己活,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一个人如果为了自己活着,却不让别人好好活,就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十分有害。实际上,一个人格完整的人还应为社会活,为世界众生活。

90、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对方的情绪。一个人脾气上来了,可能毫无理性地做任何事,岂止争吵而已。因此,遇到意见冲突时,要保持头脑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尤其不要发怒。同时,重视对方的情绪,假设对方情绪激动,那么第一件事是设法让对方冷静下来,而不是忙于“讲道理”。

91、菩萨为多人头首,见诸眷属不如法事,应呵应摈。若瞋心恶心舍不呵治者,犯重垢罪。若懒惰放逸不教呵者,犯轻垢罪。菩萨见恶众生犯戒毁禁作众罪行,菩萨自知能化为善,若恶心瞋心舍不教者,犯重垢罪。菩萨见前众生须加杖痛然后有利,自护不治者,犯轻垢罪。《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92、净尘问禅师:请问师父何为观心如镜?为何人要学镜?禅师笑:镜有三优,你却做不到净尘说:请师父开示禅师答:镜能映相、过不留影;你能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吗?镜映真实,不分贵贱;你能做到面对乞丐与国王同样恭敬吗?镜映红绿,自不变色;你能做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吗?。

93、急,会让心焦躁;缓,会让心懈怠,于修行无益。然而,欲要离开急与 缓之两端而觅一个适中的状态,却非佛法之中道。因缘所生法,佛说即 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急的当下,能够了知触发急的因缘, 急不但不会障碍修行,反成了开悟的契机。欲闻中道之曲调,就在缘起 之空性中。

94、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有时候,往往为了一块钱,就能使这个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你拿一块钱去帮助别人,对方得到协助支持,“爱人者人恒爱之”,你种下善缘就会改变命运。反过来,拿一块钱去做了不好的勾当(恶因),甚至为了一块钱而计较争吵,说不定就会为自己惹来烦恼与灾难。

95、【距离】鱼有两种,一种在海里,一种在网里。与鱼之间,只有网的距离。有两种:一种是迷惘之众,一种是开悟之佛。与佛之间,只有心的距离。间有两种:一种是过去,一种是未来。去与未来之间,只有当下的距离。果有两种:一种是失败,一种是成功。败与成功之间,只有汗水与心智的距离。

96、【佛心禅语】 我们的痛苦与快乐,高兴与悲伤,烦恼与智慧,富贵与贫穷,挫折与幸运,疾病与健康,都不来自于外在,既不是神仙赐予的,也不是魔鬼造成的,一切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犹如晚上沉睡时梦中所显现的境界一般,无论外在的显现与内在的感受,一切都由心中产生,由心而显现。

97、父母无论怎么批评你,你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是最优秀的。因为希望你更优秀,所以批评可能会多一些,有时候,批评的话甚至很难听。父母对你的期望值总是在不断提高,即使你已经很优秀了,在他们看来,你还应该更优秀。请不要因为父母的批评而气馁,你要体谅他们,他们的批评往往不一定正确。

98、【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一切众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缘,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对象。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和众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们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呢?

99、人生如梦一般的短暂、虚幻,但这并不意味着四大皆空,什么都不值得去追求,而是提醒我们把握当下,珍惜拥有,感受幸福。先生和妻子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彼此包容,和睦相处。短暂的人生路途中不应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或发生矛盾,应该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过快乐的日子。

admin3473

Share
Published by
admin3473

Recent Posts

白露春分

✨《新婚之夜》《有人跳舞》《晚…

3月 ago

商务男装宣传口号230

商务男装宣传口号230   在…

3月 ago

自白录

刘晓庆文集”包括两本书:一本书…

3月 ago

乌镇一日游日记

乌镇一日游日记(通用21篇) …

3月 ago

做家务日记100字

做家务日记100字(通用15篇…

3月 ago

海边旅游日记

海边旅游日记(通用25篇)  …

3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