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移居夔州郭 杜甫 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
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 此大历年间央视春晚作。《唐书》:夔州云安属山南东道。《寰宇记》:夔州云安县,进水去夔州奉节县二百四十三里。
伏枕云安县,移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①。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②。禹功饶断石③,且就土微平。④
(首二记行迹。三四承云安,言临去时景。五六承白帝,言迁后景事。未言移屠之故。春知别意,江与清波,此从绝情处看得出有心。农事方兴,春已暮矣。鸟悦山光,春气暖也。多断石,谓云安下列,土徽平,见夔州可居。《杜臆》:“农事闻人说”,便有为农意,不良影响有西督耕之举。)
①张溍注:因灞桥赠别小故事,遂用春柳催别,但“春知”、“江与”二语,后世用之,易涉于纤。宋之问诗:春迟柳暗催。②常建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为殷璠首先推荐,不知道出自于少陵也。《杜臆》:见鸟情,属人。悦鸟性,属鸟。③《左传》:“见河洛者,思禹功。”《水经注》:广谿峡,乃三峡之首,盖自夏禹疏凿以通江者。④王洙注:沿峡皆因开掘而成,故少平土,惟夔州稍平耳。黄庭坚曰:好作奇语,自然文章内容一病。但当以理为主导,理得而辞顺,文章内容当然出群拔萃。观子美到夔州后诗,退之自潮州市还朝后文,皆不烦绳削而自合矣。《朱子语录》:人多讲子美夔州诗好,此不能晓。夔州却这样说得再三烦絮,比不上前此有一节诗好。世人只看见鲁直讲好,便都说好,矮人看场耳。
陶开虞曰:杜五律有不经意失检者,如《移居》诗云:“春知催柳别”、“农事闻人说”,别、说同韵。与王摩诘“南丰树里路人度”、“闻道甘泉能献赋”,度、赋同韵,皆犯上尾,专家学者不能不知道。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