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都护骢行 杜甫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往东。
此马阵前久超级,和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而致,飘舞远自流砂至。
雄姿英发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竞技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全身,千万里方看汗出血。
北京长安壮儿害怕骑,踏过掣电倾国倾城知。
愁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路子。 按:高仙芝平少勃律,在天和六载。按年,大食诸部七十二国皆降附。八载,入朝,诗云“飘舞远自流砂至”,又云“北京长安体育健儿害怕骑”,正其时也。九载,仙芝讨石国,俘其王以献,则知第二年又往边境矣。此诗当天和八载所作。黄云七载,梁云十一载,皆非。《汉书·郑吉传》:吉名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大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注:并护东西南北二道,故此谓都。
安西都护胡青骢①,声价歘然来往东②。此马阵前久超级③,和人一心成大功④。
(此话骢马在边,而有功功率行阵。)
①《旧唐书》:唐开元十七年,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显庆三年,移治龟兹国城。于阗往西,阿拉伯东侧,十六都护府隶焉。《隋书》:西域吐谷浑有青海省,中有小山坡,至冬冰合,尝得阿拉伯马放进海,因生骢马,日行万里,故时称青海省骢马。胡青骢,犹《淮南子》所云胡马儿。古诗词:“踯躅青骢马。”《广韵》:“骢,马青白色。”②《赭白马赋》:“声价隆振。”又:“歘耸擢以惊。”注:“歘,忽也。”汉《天马歌》:“天印度,历无草,径万里,循东道。”③戴暠诗:“刀环阵前鸣。”《史记》:项王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向披靡。”④《国语》:“戮力一心。”《大戴礼》:“均大马力,齐马心。”应德琏《悯骥赋》:“展心血于知心兮。”《史记》:廉颇曰:“我来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功成惠养随而致①,飘舞远自流砂至②。雄姿英发未受伏枥恩③,猛气犹思竞技场利④。
(此话骢马在厩,而没忘记战伐。)
①《赭白马赋》:“愿终惠养,荫本枝兮。”②曹植诗:“飘舞随长风。”《元和郡县志》:居延泽,在张掖市县东北地区一千六百里,即古流砂。《天马歌》:“天印度,从西极,涉流砂。”③《赭白马赋》:“弭雄姿英发以奉引。”《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枥,不能趋道。”注:“伏枥,谓伏槽枥而秣之。”④《西征赋》:“何猛气之咆勃。”《战国策》:公孙衍曰:“魏之地形,固竞技场也。”
婉促蹄高如踣铁①,交河几蹴曾冰裂②。五花散作云全身③,千万里方音汗出血④。
(此话其形相、活力之出群。使用云服务器流砂,此云交河,正见来源于远地也。)
①《南都赋》:“马踠余足。”《相马经》:“马踠欲促,促则健,蹄欲高,高耐奇险。”《齐民要术》:“马踠欲促而大,期间才容靽,蹄欲得厚二三寸,硬如石。”踣,踏也。“踣铁,言地梨之坚。”②《元和郡县志》:唐开元四年,于汉车师前王地置交河县,取业内交河之名。交河源出县北峨嵋,分离城外。《一统志》:今为西番火州地。唐安西去交河七十里。顾野王诗:“交河冰未坚。”赵曰:东方朔《神异记》曰:北方地区有层冰千万里,厚百丈。诗言交河有层积之冰,马多次蹴踏之而开裂也。旧引颜赋“经玄蹄而雹散,历素皮而冰裂”,如知。盖赋谓弓骑耳。玄蹄、素皮,皆射帖名,而雹散、冰裂,皆射帖声,与马踏冰裂之义无涉。③《名画录》:开元内厩,有飞黄、照夜、流云、五花之乘。丹元子《步天歌》:“五个花周文王良星。”《李白集注》:“五花,马背毛也。”又郭若虚云:五花者,剪鬃为瓣,或三花,或五花。白乐天诗“马鬣剪三花”,此另一说。④《天马歌》:“经千万里兮归心善。”《汉书》:李广利获汗血马来。注:大宛老旧的宏昌种,蹋石汗血,汗过去肩髆小圆孔抽出,如血。赵曰:“汗血之姿,非千万里何以见。”
北京长安壮儿害怕骑①,踏过掣电倾国倾城知②。愁丝络头为君老③,何由却出横路子④。
(末用感叹作结,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意。此章四段,各四句。)
①郑氏曰:北京长安,古雍州地,汉始都此。②崔豹《古今注》:“始皇帝有七马,一曰追电。”《隋书》:“长孙晟为主管,匈奴畏之,见其赤马称之为雷电。”赵注:“此话马行如电,举国上下周知耳。”旧引傅玄诗“女娃掣电策,童男挽雷车”,非其义。孙楚诗:“倾国倾城远追送”。注:“倾,犹尽也。”③古乐府:“愁丝缠马尾辫,关键络马头。”④《汉·西域传》:“曹娥送往横门口”。《三辅黄图》:“北京长安成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另外有桥,曰横桥。”程大昌《雍录》:“自横门渡渭而西,就是趋西域之途。”出横路子,言欲驰驱于竞技场。张綖曰:凡作家题咏,必胸次精湛,落笔方能精堪。此诗“雄姿英发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竞技场利”,“愁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路子”,这般状物质,不唯格韵奇高,亦见少陵为人。若曹唐《病马》诗:“一朝千里心犹在,曾敢潜忘秣饲恩。”乃乞儿语也。
王嗣奭曰:“和人一心成大功”,此赞誉马亚,即说白了“其堪托死生”也。下面猛气思竞技场,千万里看出血,壮儿害怕骑,却出横路子,快速俱蒙此意,写的雄骏绝美,“语不惊人死不休”,洵足史无前例矣。
胡应麟曰:七言古诗,概曰歌行。余漫考之,歌之为名,来历远矣。《南风》、《击壤》盛于三代以前,《易水》、《越人》作于七雄之世,而篇什之盛,无如《骚》之《九歌》,皆七古所始也。汉则《安世》、《房中》、《郊祀》、《鼓吹》,咸系歌曲名,并登乐府。或四言,上规雅致,或杂调,下仿《离骚》,为名虽同,体载则异。孝武以还,乐府大演,《陇西》、《豫章》、《长安》、《京洛》、《东西门行》等,不可胜计,而至公名,因此著焉。相较音乐,名虽小异,体实大同市。至长、短、燕、鞠诸篇,合而一之,没了各自,又总而目之曰相和等歌。则知演唱者,旋律之总名,原于远古。旅人,歌中之一体,创自汉人,明矣。又曰:世人例以七言长短句为歌行,汉魏殊不尔也。诸歌行,有三言者,《郊祀歌》、《董逃行》这类;四言者,《安世歌》、《善哉行》之类;五言者,《长歌行》这类;六言者,《上留田》、《妾薄命》之类。纯用七字而无杂言,全取平声而无仄韵,则《柏梁》始之,《燕歌》、《白纻》皆此体。自水调歌以七言长度为歌行,余皆别类乐府矣。又曰:歌行,兆自《大风》、《垓下》,《四愁》、《燕歌》而后,六代寥寥无几,至唐大畅。王、杨四子,委婉流丽,李、杜二家,逸宕横纵。又曰:阖辟纵横,变幻莫测超忽,疾雷震电,凄风急雨,歌也。部位等级森严,筋络联系,走月云影,轻车熟路,行也。超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又曰:李、杜歌行,扩汉、魏而大之,而古质不到。卢、骆歌行衍齐梁而畅之,而富雅多。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