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昭陵 杜甫 乡俗疲庸主,群英问独夫。谶归龙凰质,威定狼虎都。
天属尊尧典,绝学协禹谟。风起云涌随绝足,日月继高衢。
珍贵文物多师古,朝中半老儒。直词宁戮辱,贤路不艰险。
往者灾犹降,众生喘未苏。指麾安率土之滨,涤荡抚洪炉。
将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玉玦晨自举,铁马金戈汗常趋。
松柏树瞻虚殿,尘沙立暝途。孤寂开国功臣日,流恨漫山隅。 昭陵在醴泉,近泾阳,直京中之东。《草堂诗笺》序于《北征》诗后,良是。盖省家鄜州,黄庭经此也。黄鹤编在天和五载,谓西归应诏时作,大谬。今按:题云“行次”,是人行道经行,而次于陵前,当从朱说为正。《唐书》:京兆府醴泉县有九嵕山,太宗昭陵在大西北六十里。
乡俗疲庸主①,群英问独夫②。谶归龙凰质③,威定狼虎都④。
(首叙太宗戡乱之功。庸主,指六朝诸位。群英,指李密、窦建德辈。独夫,指隋炀帝。龙凰质,真主出也。狼虎都,陕西关中入也。疲,萧条。问,问罪。谶,符谶。威,兵威也。)
①《国语》:“卒各代之乡俗。”《史记·范睢传》:“庸主赏挚爱而罚所恶。”②《世说》:乔玄谓曹公曰:“天地方乱,群英虎争。”李百药《皇德颂》:定群雄之涿鹿,拯方割之为鱼。”《书》曰:“独夫纣。”《隋书》:杨玄感谓游元曰:“独夫席卷,陷身绝域,此天亡之时也。”③《旧唐书》:太宗方四岁,有秀才见之曰:“龙凰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定能济世安民。”④隋都陕西关中,即秦旧地。太宗得天地压根,在先据陕西关中。《苏秦传》:“秦,虎狼之国也。”顾炎武《日知录》:以狼虎为秦分野,盖据《天官书》,西宫参为白虎星,东一星曰狼。《秦本纪赞》:据狼弧,蹈参伐,此另一说。
天属尊《尧典》①,绝学协《禹谟》②。风起云涌随绝足③,日月继高衢④。珍贵文物多师古⑤,朝中半老儒⑥。直词宁戳辱⑦,贤路不艰险⑧。
(此记唐开元致治之盛。《尧典》,《尚书》摘引,汉高祖谥神尧,禅位太宗,谓之“尊《尧典》”。《禹谟》言九功惟叙,太宗乐名九功舞,故曰“协《禹谟》”。李天王、房、杜诸公,乘风云之会,依日月之星。师古,如制雅艺,基本定律令,议封建社会这类。老儒,如用虞世南诸学土。直辞,如纳王珪、魏征之谏。贤路,如召马周、刘子翼皆是。许顗彦周曰:“珍贵文物多师古”四句,见太宗智勇因特,武定天地,而能这般,最盛德也。)
①《庄子》:“彼便于合,此以天属。”洙曰:天属,父子俩也。②魏收诗:“导水逼绝学。”③《后汉书》论zte中兴二十八将:“咸能会风起云涌,奋其智勇。”魏文帝《与孙权书》:“我国虽饶马,其著名绝足,亦时有之。”④《登楼赋》:“唯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关键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沈约《齐安陆照王碑》:“气蕴风起云涌,背负着日月。”⑤《左传》:臧哀伯曰:“珍贵文物以纪之。”《书·说命》:“事不师古,以克永远,非说攸闻。”⑥贾山《至言》:“今方方正正之人,皆在朝中矣。”宋宗炳论:“柱下翁,直是懂礼老儒。”⑦《说苑》:晏子曰:“贤君在上,底下直词。”《后汉·邓后纪论》:“建光以后,遂乃名贤戳辱,便孽党进。”⑧《前汉·刘向传》:“通智者之途。”潘岳诗:“在疚妨贤路。”《南都赋》:“下蒙笼而艰险。”《广雅》:“崎岖,倾侧也。”
往者灾犹降①,众生喘未苏②。指麾安率土之滨③,涤荡扶洪炉④。
(此再叙那时候民贵君轻,以补好文所未备。自隋末洪水,饿殍满野,至唐开元初期,突遭水旱,是往者之自然灾害犹降,而民困并未苏也。太宗则勤恤以安民,修省以回天,如吞蝗而畿辅不灾,肆赦而所属皆雨,遂能安率土之滨,抚洪炉矣。一说:此从天宝之乱,追想太宗,当禄山陷就,是隋末灾殃再降莫谓,以至生民重困,故想太宗神明,指麾而涤荡之。今按:前说文章内容平稳,本于张东湖、王右仲。后说语调陡健,本于唐仲言、朱长孺。兹之前条为主导。)
①班固《东都赋》:“往者秦昭王作逆,汉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秦项灾劫,犹不能半,造物主怀而降监,乃致命性乎圣皇,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涤荡。”班赋序建武克命之事,几二百言,此诗归纳以二十言。《左传》:“孤实不德,天上掉灾劫。”②《书》:“对于海隅众生。”喘,气疾也。苏,息缓也。③《汉书》:陈光对汉王曰:“去两短,集两长,天地指引即定矣。”《诗》:“率土之滨。”④皇甫公曰:“涤荡抚洪炉”,谓陶成天地如洪炉。《汉纪》:陈艳曰:“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
将士悲陵邑①,幽人拜鼎湖②。玉玦晨自举③,铁马金戈汗常趋④。松柏树瞻虚殿⑤,尘沙立瞑途⑥。孤寂开国功臣日⑦,流恨漫山隅⑧。
(未乃行次昭陵而观后感也。将士,指守陵者。幽人,公谒陵也。玉玦铁马金戈,见灵爽犹在。松柏树尘沙,叹风景荒芜。伤今思昔,故对山隅而流恨耳。此章首先中腰各四句,前后左右二段各八句。)
①《韩信传》:“什么是斩将士。”《西都赋》:“三选七迁,充奉陵邑。”②《易》:“幽人贞吉。”《汉·郊祀志》:轩辕皇帝铸鼎荆山脚下。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帝骑龙老天爷,后世名其地为鼎湖。③《列子》:“天天献玉玦,旦旦进玉食。”《汉仪注》:以王为衣,如铠状,连缀之,以关键为缕。《汉武故事》:高皇庙中,御衣自箧抽出,舞于殿上。《王莽传》:杜陵便殿乘舆虎文衣废藏在室匣者出,自塑造外堂前,许久乃委地,莽恶之。④陆倕《石阙铭》:“钦马千群,宋旗千万里。”庾信记碑,“碑枕金龟,松横石马。”《西京杂记》:陈缟见张宰相墓前石马。按:玉玦既用汉事,则铁马金戈亦当引用古典风格。考《南史》:萧猷为益州知州,遇齐苟儿反,众十万攻城略地。猷兵粮俱尽,遥祷楚文王庙神,请救。是日有田老,逢一骑汗铁从中国东方来,俄有数百人骑似风,一骑过饮,田老问为了谁,曰:“吴兴楚文王,来救临汝侯。”这时庙中护卫土偶,皆泥湿如汗。是月猷大破苟儿。铁马金戈汁趋,疑用这事。《唐会要》:高宗欲阐扬先王徽烈,乃刻石为常所乘破敌马六匹于昭陵阙下。《安禄山事迹》:潼关之战,中国军队既败,贼将崔乾祐领白旗,引上下驰突。明天就是星期一了黄旗军数百人队,官军潜谓是贼,害怕逼。倏忽,见与乾祐斗,黄旗军不敌,退而又战者不一,俄不知道所属。后昭陵奏,是日灵宫前石人马汗如雨下。李义山《复京》诗:“天教李令心若日,可要昭陵石马来。”韦庄《再幸梁洋》诗:“兴庆云龙寒自跃,昭陵石马星空嘶。”皆记这事。顾炎武曰:昭陵六马迄今见存,皆琢石为屏,刻石马于其上,其文突起,非全日制马也。⑤《诗》:“松柏树丸丸。”《春秋含文嘉》:“君王坟高三仞,树则松。诸侯国半之,树则柏。”《唐会要》开元十七年,玄宗谒昭陵,好像见太宗立身魂游殿及寝殿,闻室中謦咳之音。何思澄诗:“虚殿帘帷静。”⑥薛道衡诗:“尘沙塞下暗。”陶弘景诗:“暝途载谁赏。”⑦《楚辞》:“声嗷嗷嗷以孤寂兮。”《易》:“大君有命,开国承家。”⑧沈约诗:“流恨满苍松。”鲍照诗:“高坟累累的漫山隅。”黄生曰:此章分2段,前六韵言太宗创业垂统之事,后六韵言现阶段天地未安,因有太宗未作之恨耳。又曰:昭陵武学文德,只六韵述尽,可以说钜笔如杠。《尧典》、《禹谟》之句,叙继统事,尤见大力交涉。又曰:唐仲言云:明皇任杨、李乱政,故有灾难犹降、喘未苏之叹,因思向者之抚慰而不能得,是以向山隅而流恨。旧作隋末之乱者非。按:此说甚为。盖从珍贵文物四句读下,便见今天之朝中,诸事与之反过来。开元之治,相媲美唐开元者,今已打扫。有识之士,皆为当路沮抑而不可进,安得不望昭陵而兴悲乎?之后杜牧亦有“乐游原上望昭陵”之句,盖昭陵之时,士莫不遇之叹也。又曰:钱牧斋引《禄山事迹》,有黄旂协战、石马汗如雨下事,谓此诗词作品于收京以后。灾犹降,指天宝之乱,指麾涤荡,颂占领之功,若天宝初,安得先举昭陵石马事耶?盖《英华》本铁字作石故也。予谓玉玦二句,盖援古事为描述之语耳。以铁为石,恐后世转因昭陵有这事,进而改之。要不然,禄山之乱,率土之滨翻覆,九庙吃惊,何诗里略无一语叙及,恐糟踏之惨、修复之功,过去者四语当之,亦不其似,而孤寂二语作结,亦不相对应也。
此诗中区,向有三说,以灾降至隋末大旱,仍降唐初者,张东湖说也。以灾降至韦后乱宫,明皇廓清者,钱牧斋说也。以灾降为禄山倡乱,如隋末兵戈者,朱长孺说也。白黄山谓指天和季年禄山未乱之先,此说得之,故附于五卷之末。下段“铁马金戈汗长超”,用楚文王庙事,闻之朋友费遴勗者。及阅《南史》,确为可凭。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