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宿江边阁(即后西阁)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虎狼得食喧。难眠忧战伐,乏力正八荒。 归类标识: 以天下为己任
大历年间(766)春,杜甫由云安到夔州,同一年秋居住夔州的西阁。阁在湘江边,有群山之胜。此诗是未移寓前宿西阁之作。诗人根据难眠时的所闻所见,表达了他关注时事热点,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感。
首联对起。“瞑色”句主旨時间。一条爬山小路,蜿蜒曲折抵进阁前。“延”有接引意,连接“暝色”和“山径”,好像暝色是山径迎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力的自然景物以意趣。这一句写下了苍然夜色自远而至之状。“高斋”指西阁,有气势汹汹之势。此句是说西阁部位邻近雄据湘江边的瞿塘关。
诗人寄读西阁,夜长不寐,起坐遥望。颔联写那时候所闻。诗人赏析绝地的寻找,为初夜湖上的山容水态所吸引住,写出了“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的名言。这几句仇兆鳌表述说:“云过山上,停岩似宿。月浮河面,浪动若翻”,是归纳得不错的。很薄的云彩悬浮在岩腹里,就象栖宿在那里似的。湖上浪涛腾涌,一轮孤烛的明月映衬水里,好像月儿在不断滚翻。这几句是改何逊“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句而成,诗人从面前栩栩如生风景考虑,只换了四个字,就把先人现有诗词和自身真正体会结合在一起,容光焕发出耀眼的绚丽多彩。仇兆鳌把它比成张僧繇画龙,有“点金欲飞”之妙。何诗写的是南京金陵周边西塞山前云起月出的向晚风景;杜诗写的是夔州周边瞿塘合上薄云伴山、孤月没浪的初夜景色。夔州群山万壑,绵绵不绝。飞云在峰壑中迟缓漂流,晚间光源黯淡,就象滞留在那里一样。诗人用一个“宿”字,看起来极其稳贴。夔州一带江流向以波腾浪涌保护器而出名。此诗用“浪中翻”三字主要表现湖上月色,就飞动当然。诗人要是没有真实感,是写不出来的。大家从这儿可以悟出来造型艺术呈现上“青胜于蓝”的大道理。
颈联写深夜无眠时所闻所见。这时传到耳里的,但有水禽山兽的声息。鹳,形近鹤的水鸟。鹳鹤等专喜捕捉鱼介类微生物的水鸟,大白天在河面来往追求,寻找食材,此时已终止了捕逐主题活动;天性贪狠的虎狼,这时又当众出去攫夺兽畜,争喧不仅。这几句所体现的场景,紧密结合夔州周边不仅有大河,又有丛山的地理环境。也在一定水平上勾起大家对那时候黑喑社会现象的想到。被鹳鹤追飞捕获的鱼介,被虎狼争喧噬食的兽畜,不恰好是在战争中被抢掠、榨取的劳动者的一种代表么?
尾联对结。正中间二联都写诗人难眠时所见所闻。这一联才触发“难眠”的前因后果。如江年间(765)五月,杜甫离去成都草堂东下,第二年春季末赶到夔州。这时严武刚死没多久,接任的郭英乂因暴戾骄奢淫逸,为汉州刺史崔旰所攻,逃跑被杀。邛州牙将柏茂琳等又合兵讨崔,因此蜀中大乱。杜甫留滞夔州,忧念“战伐”,寄读西阁时听见鹳鹤、虎狼的追求喧闹之声而造成感受。诗人早些年就会有“致君尧舜上”、“心怀契与稷”的政冶理想,如今流荡羁旅,乏力完成整治八荒的夙愿,社会发展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这一联恰好是诗人担忧国家大事的情结和落魄艰辛的处境的切身体会。
此诗全文皆用对句,遒劲雄健,一点也不见雕镂印痕。它既景物描写,又写情;先写景,后写情,可以说是融景入情、场景声情并茂的一首作品。
(直商之家恕)
----------------------
黄鹤编在大历年间。《杜臆》:湖边阁,即草阁,故云“高齐次方程水门”,若西阁,其名不容易矣。
暝色延山径①,高斋次水门②。薄云岩际宿③,孤月浪中翻④。鹳鹤追飞静⑤,虎狼得食喧⑥。难眠忧战伐⑦,乏力正八荒。
(延暝色,将宿之际。次水门,西阁的地方。上二扣题,中四分承山水风景。云过山上,停岩似宿。月浮河面,浪动若翻。此初夜之景。鹳鹤飞静,河边所闻。虎狼喧食,山里所闻。此夜已深之景。忧乱萦怀,故竟夕不寐。“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何仲言诗,尚在细处摹景。此用先人成句,单换转一二字间,便觉点金欲飞。鹤注谓鹳鹤喻士兵,虎狼喻术士,起下战伐,时蜀有崔旰之乱。此诗,八句皆对。)
①谢灵运诗:“林壑敛暝色。”《孟子》:山径之蹊间。②《襄沔记》:城里有高斋,梁昭明造《文选》处。简文为晋安王时,引刘孝威等放此综核文集,因号为高斋。次,乃次舍之次。《易》:“旅即次”。《汉·循吏传》:召信臣开启沟洫,起水门。梁简文帝诗:“寒流浸泡门。”《杜臆》:《名胜志》载关耆孙《瞿塘关行记》,则高斋即在合上,耆孙与客饮此,诵少陵薄云孤月诗,叹此老具眼。夔河山粗恶,唯少陵所纪处独异。③庾信诗:“云宿凤凰门。”④梁简文帝诗:“夕波照孤月。”⑤《左传》:郑偏愿为鹳,其御原为鹅。《抱朴子》:穆王南征,一军尽化,谦谦君子为猿为鹤,奸险小人为虫为沙。⑥《秦国策》:“例如虎狼之逐羊群。”《后汉·张纲传》:“豺狼当道”⑦《楚辞》:“夜难眠以致曙。”《孔丛子》:处战伐之世,务收英雄人物。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诗人,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