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赞公有住房(京中大云寺主谪此按置) 杜甫 杖锡谈何此,秋风瑟瑟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无离不了禅。相遇成夜住,陇月向人圆。 归类标识: 秋季 原注:赞,京中大云寺主,谪此按置。
诗云陇月向人,又言菊荒莲倒,当是乾元二年残花在秦州作。
杖锡谈何此①,秋风瑟瑟已飒然②。雨荒深院菊③,霜倒半池莲④。放逐宁违性⑤。虚无离不了禅⑥。相遇成夜住,陇月向人圆⑦。
(从谪迁叙起。菊荒下完雨后,莲倒霜前,此僧房秋色,承次句。身虽放逐,心本苦闷,此称美赞公,承第一句。陇月阖家团圆,是伤异地相逢,结处点还宿字。起作问词,叹方外之人亦被迁谪也。)
①仗锡,禅家以锡为杖也。经云:别名智杖,又名德杖。释氏称游街僧为飞锡,安住憎为挂锡。晋庐山道长《游石门诗序》:因咏山水风景,遂杖锡而游。②《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凉风飒然而至。”③陆放翁诗:“霜凋海峡两岸柳,浸水一天星。”意本杜句。④庾信诗:“阁影入池莲。”齐王俭诗:“萍开欲半池。”⑤《贾谊传》:“被谗放逐。”⑥《楞严经》:“虚无寂然。”释经以禅学为急门。⑦何逊诗:“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华严经》:如来佛祖在此四天地中,或名完满月。一说此暗用释氏“月印万川,随处皆圆”意。赵汸曰:杜公与房琯为布衣交。及房琯罢相,公上疏争之,亦几治罪,从而杂沓沦落。赞亦房相之客,时被谪秦州,公故与之款曲这般。
《随笔》云:予少年时,记作一联:“雨深荒病菊,江冷淡愁枫。”后因其太险,改成“雨深人病菊,江冷客愁枫”,比前句微有蕴籍。盖取崔信明“枫落吴江市冷”,老吴“雨荒深院菊”,“南菊再逢人卧病”,严武“江头赤叶枫愁客”,合而用之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