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杜甫 得归茅草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凉。
鱼知丙穴来历美,酒忆郫筒无需酤。
五马旧曾谙小路,几次书札待潜夫。
随处青江带白蘋,故国犹得见残春。
大雪山斥候无将兵,成都锦里奉承有主人家。
休怪少年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邻。
习池未觉风流韵事尽,况复荆州赏升级。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迟尺迷。
匆匆过客径须愁进出,居人不自解物品。
便签药裹封蜘蛛网,野店山桥送地梨。
岂藉荒庭芳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丈,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学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波空皮骨,信有世间行路难。
锦官城西作恶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家庭甚至邻人非。
侧身乾坤更怀古,回望尘事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何不漂泊异乡芰荷衣。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丈,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学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波空皮骨,信有世间行路难。
因徐了解据成都叛变,杜甫曾一度离去成都草堂,避灾于梓州、阆州等地。宣城二年(764)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提前准备出陕维持生计。二月,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与此同时,严武也来信相邀,诗人因此决策重回成都。于阆州还成都中途写诗五首,此为在其中第四首。诗题中的“严郑公”,即严武,宣城年间严武被封号为郑国公。
首四句是构想回成都后梳理草堂之事,但却给人一种启发尘事的想到:“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大意是说:自离草堂,经常焦虑情绪沙岸坍塌,毁坏药栏,如今也许连着江槛一起落到急湍的流水中来到。这虽说犹记离成都以后,草堂自然环境的当然遭受,但它不也是对坎坎坷坷的社会环境的焦虑情绪吗?“新松恨不高千丈,恶竹应须斩万竿。”想当初,诗人离去草堂时,自身亲自培育的四株斗山,那时候才“大多三尺强”(《四松》),诗人是很钟爱它,恨不能它快速长出千丈大树;那四处侵蔓的恶竹,有万竿亦需芟除!诗人钟爱新松是因它峻秀高挺,不随时随地态而变,诗人厌恶恶竹,是因恶竹随乱为之。寻味这几句,其句外意全在“恨不”、“应须”四字上。杨伦在《杜诗镜铨》旁注上说:此二句“兼寓扶善疾恶意”,这也是颇有见地的。乱世天下之岁,匡时济世之才为难世用,而各种各样丑陋阵营争相作充足演出,诗人怎会不懊悔不已!这二句,深深地交织着诗人对尘事的爱憎。正因为它所体现的情感十分独特、明显而又分寸感适当,因此时过上千年,迄今大家仍用于表述针对客观现实的爱憎之情。
诗的后四句落到“赠严郑公”的句意上。“生理学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生理,即生活。黄阁老,指严武。唐朝中书、门下省的高官称“阁老”,严武以黄门侍郎镇成都,故名。仙丹,烧炼的丹药。这几句说,自身的生活全靠严武照料,变老的身本也可交给延年益寿的仙丹了。这儿借以注重日常生活拥有借助,休养拥有标准,表明了诗人对好朋友的真心实意信任和快乐之情。最终几句忽又从展望将来转到回首过去,似有吸取教训意:“三年奔波空皮骨,信有世间行路难。”诗人自宝应年间(762)七月与严武各自,至宣城二年(764)返草堂,前后左右三年。这三年,兵祸持续,避乱他乡,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了。以往常读古乐府诗《行路难》,今身经其才,才知道世路艰苦,坎坷人生,真的是“行路难”啊!“行路难”三字,词意一语双关。一个“信”字,包含着诗人经历艰辛因苦后的无尽感叹。
原诗了诗人重回草堂的快乐和对幸福生活的期待。真心真语,意趣圆足,辞采稳称,兴寄微婉。欢悦和感叹融为一体,展望与回望同叙,更凸显了此诗观念感情的浓厚。
———————————————–
此宣城二年春,自阆州归成都半途所作。《唐书·严武传》:宝应年间自成都召还,拜京兆尹,来年为二圣山陵桥道使,封郑国公,迁黄门侍郎。宣城二年,复节度使剑南。《旧书》云:武再尹成都,节度剑南,破吐蕃,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新书》合不来。为此诗题证之,《新书》为是。
得归茅草屋赴成都①,直为文翁再剖符②。但使闾阎还揖让③,敢论松竹久荒凉④。鱼知丙穴来历美⑤,酒忆郫筒无需酤⑥。五马旧曾谙小路⑦,几次书札待潜夫⑧。
(首章,重赴成都之故,八句皆叙述。欲归草堂者,为严公再镇也。揖让,承次句。松竹,承第一句。五六思成都品物之佳,七八想严公交车情之厚,头尾主客互说。玩末句,知严入蜀时便有书见招矣。)
①《杜臆》:成都尹本知州,故比之文翁。自严公去后,成都遭乱,故有“还揖让”语。②直为,特来也。《汉·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兵符、竹使符。陆云《赠鄱阳使君》诗:“谒帝东堂,剖符南征。”③《史记》:张仪以闾阎入事。孔子说:揖让而天地化者,宗庙之谓也。④松竹,旧栽草堂,公向有《觅绵竹》、《觅松树子》诗。戴逵《闲游赞》:“寄心松竹,作乐鱼鸟。”《归去来辞》:“三径就荒。”又:田园将芜。”⑤《蜀都赋》:嘉鱼出自于丙穴。刘渊林曰:丙穴,在汉中市沔阳县北,鱼多穴二所。《益部方物赞》:丙穴,在兴州,鱼出石穴中,雅州亦有之,蜀人甚珍其味。黄鹤曰:丙穴固在汉中市,然地志载邛州大邑县有嘉鱼穴,江津梁山县柏枝山有丙穴,方数丈,出嘉鱼。又达州明通县井峡中,穴凡十,皆产嘉鱼。此诗公赴成都作,意就是指邛州丙穴。盖成都西南地区至邛州,才百五十里耳。⑥《成都记》:成都府西五十里,因水标名曰成都郫县,以竹筒盛佳酿,号为郫筒。《华阳风俗录》:成都郫县有郫筒池,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节,倾春酿于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香达于林外,随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一统志》:流传山涛治郫,用筠管酿酴醿作酒,兼旬方开,香闻百丈,今其法不传。⑦汉制,郡守驷马,诸臣起兵为郡守,增一马,故为五马。武昔携酒馔至草堂,故云“五马旧曾谙小路。”⑧古诗词:“遗我一书札。”后汉王符著书,号《潜夫论》。
其二
随处清江带白蘋,故国犹得见残春①。大雪山斥候无将兵②,成都锦里奉承有主人家③。休怪少年儿童延俗客④,不教鹅鸭恼邻⑤。习池未觉风流韵事尽,况复荆州赏升级⑥。
(次章,想春归景事。上四草堂安家之乐,归美严公。下四草堂睦俗之情,预待严公也。无将兵,严能靖寇。有主人家,公返旧居。习池,自喻草堂。荆州,借比严公。次末二联,主客对举。每句话首字,七用仄声,末见转变。)
①虞炎诗:“方掩故国扉。”柳恽诗:“汀洲采白苹。”②朱瀚曰:是秋,严武果大破吐蕃,拔其城,大雪山句若操左券,见公之知之料事。《贾谊传》:“斥候望烽燧。”③赵次公曰:景色明焕,错杂如锦,谓之成都锦里。《战国策》:燕太子奉承却行。曹植诗:“主人家寂无为。”④晋孙暑为少年儿童,何尝被呵怒。⑤《周礼》:“五家为比,又五家为邻。”⑥《南史》:袁粲见江敩,叹曰:“风流韵事不坠,已经江郎。”醉习家池,在荆土。山简以征南将军大都督荆、湘、交、广四州,故称做荆州。
其三
竹寒沙碧浣花溪①,橘刺藤梢迟尺迷②。匆匆过客径须愁进出,居人不自解物品③。便签药裹封蜘蛛网④,野店山桥送地梨⑤。肯藉荒庭芳草色⑥,先一饮醉如泥⑦。
(三章,写故国荒凉之状。上四花溪,下四草堂。竹映水,故见沙碧。迟尺迷,起下二句。蜘蛛网久封,地梨空送,堂中闃无人迹矣。旧庭虽荒,而芳草方深,翻可藉以一醉。肯藉二字,作问严之词。此想草堂荒芜景色,堪与《东山》诗“伊威在室,蟏蛸在户”并读。)
①《梁益记》:溪流出湔江,居人比较多造彩笺,故号浣花溪。②《橘颂》:“曾枝剡棘,圆果抟兮。”③朱瀚曰:谢灵运诗“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即匆匆过客二句意。《逢萌传》:萌隐琅琊劳山,诏征之,托以老耄迷了路物品,不知道层面所属。④《汉·外戚传》:武发箧,中有药裹二枚。张协诗:“蛛网四壁。”⑤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⑥张协诗:“荒庭寂以闲。”《世说》:“过江诸人,每至暇日,辄出新亭,藉草饮宴。”⑦《后汉·周泽传》: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蔡云:稗官小说:东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缺水则醉,如一块泥然。《杜臆》:此歌说也,本言人醉后,其状颓倒如稀泥耳。
其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①,也从江槛落风湍②。新松恨不高千丈③,恶竹应须斩万竿④。生理学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⑤。三年奔波空皮骨⑥,信有世间行路难⑦。
(四章,言故国虽芜,而严公可依。上四叙景,下四叙情。药栏、江槛,昔所构造者。新松、恶竹,昔所栽者。维持生计焕颜,俱藉严公,庶过去奔波艰辛,得到歇息耳。五六自残贫老,作望严之词,严盖雅好泡服,故着仙丹句。邵注三年奔波,谓来往梓、阆中间。)
①萧诗:“沙崩闻韵鼓。”②刘逴曰:设江槛以减杀风湍,则沙岸不至崩颓矣。③吴均《咏松》诗:“何当数千丈,为君覆明月。”④《史记·货殖传》:竹杆万只。⑤生理学二句,语涉老旧。陆机诗:“生理学各万端。”蔡云:《国史补》:“两省相呼为阁老。”武在至道间为右都御史,时公为左拾遗,正联两省也。《抱朴子》:仙丹烧之愈久,转变愈妙,让人不老不死。《参同契》:“色转更加紫,豁然成还丹。”《云度七签》:合丹法,火至七十日,药成,五色飞华,紫云乱映,名曰龙川,其盖紧紫霜,名曰神丹。古乐府歌行:“定取仙丹作几服,能令华表柱得上千年。”
⑥《南史》:杜栖以父病,旬日中间,便皮骨自支。⑦古乐府有《行路难》。
其五
锦官城西作恶微,乌皮几在还思归①。昔去为忧乱兵入②,今来已恐家庭甚至邻人非③。侧身乾坤更怀古,回望尘事甘息机④。共说总戎云鸟阵⑤,何不漂泊异乡芰荷衣⑥。
(末章汇总,叙草堂前后左右风流韵事。上四忧归计之艰辛,下四喜知交之可托。贫无作恶,则难归。老藉凭几,则欲归。乱后世非,则归亦苍凉。怀古息机,则归堪避地。作恶句,承前生理学。几在句,承前衰颜。家庭甚至邻人句,承前邻。息机句,承前奔波。都各有主脉。《杜臆》:有严公将略,则漂泊异乡可保证如旧,豫知严公定能安蜀矣。)
①《高士传》:晋徐云不仕,杜门注黄老,孙登惠乌恙皮裹几。谢脁《咏乌皮隐几》诗:“蟠木生附枝,刻削岂无施。曲躬奉微用,聊承终宴疲。”公《寄刘峡州》诗“凭几乌皮绽”,公盖素挚爱者,故思之不置。②乱兵,指徐了解之叛。《世说》:乱兵相剥掠。③《孔丛子》:家庭甚至邻人闻其凶凶也。④陈子昂诗:“怀古正踌蹰。”又:“未息汉阴机。”按《楞严经》云:“息机归寂然。”⑤《魏志》:诏将军亲总六戎。希曰:水调歌以节度使为总戎。李观《邠宁节度享军记》:“仗钺总戎。”《握奇经》:八阵,天、地、风、云为四正,巨龙、翼虎、鸟翔、蛇蟠为四奇。梁简文帝《七励》:“回云鸟之密阵。”杜田曰:太公六韬,以车骑分成鸟云之阵,取云散而鸟飞,变幻无穷也。⑥漂泊异乡,公自谓。何不,随顺也。《离骚》:“制芰荷认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王嗣奭曰:五作,意俱条畅,辞极稳称,全是真心真语,诗应如是。
今按:杜律如《秋兴》八首,《诸将》、《古迹》诸首,虽叠章联系,而语无反复,所以气骨丰神,俊迈不群。若《寄严公》五首,含意颇嫌重出江湖,盖赴草堂仅仅一事,寄严公只是一人,一缕心态,绝知言之繁絮耳。但就其每章铺陈,已有层级。首章言严公书札,次章言荆州赏新,三章言荒庭饮醉,四章以生理学衰颜诉之,五章以作恶息机告之。说得迢递浅深,条理井然,而前以剖符起,后以总戎结,雄才大略,均望严公,又实喜溢于词气间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诗人,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