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杜甫 草堂堑西无山林,非子谁复见幽心
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水十亩阴。 时何邕为利州绵谷尉。
草堂堑西无山林①,非子谁复见幽心②。饱闻桤木三年大③,与致溪水十亩阴④。
(堂西落日,得木成阴,故欲致桤之多。子指何邕,时解指榿木者,非。亦截上四句。)
①晁错书:“高城深堑。”《广韵》:“堑,绕城水也。”②江淹诗:“蘅杜缓幽心。”③宋祁《益部方物记》:榿木蜀所宜,民家蒔之,不三年能为薪,疾种亟取,里的利之。蔡梦弼曰:《蜀中记》:玉垒东侧多榿木,易成而可薪,美阴而不害。然余尝历考韵书,无榿字,询之蜀人,流传认为丘宜切。后见《王荆公集》中有《薛秀才》诗云:“濯锦湖边没有榿,小园封殖伫华滋。地偏避免桓魋伐,岁晚聊同庾信移。”则知欹音为是也。④《诗》:“十亩之间兮。”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

泡读  泡读美文  泡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