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杜甫 近百年已一半以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什么时候救急难。 公《追酬高蜀州人日》诗考之,上元节二年,高已刺蜀,此云彭州牧,必年间作也。时公年将五十,而诗云“近百年已一半以上”,犹乾元二年立立秋后题,年止四十八,亦曰“寂寥年年过半百。”《九域志》云:彭州至成都市九十二里。
近百年已一半以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什么时候救急难①?
(此诗自叙穷老,而望高公之相恤也。秋至,获得之时,宜可免于饥寒,而兹要不然,谓之转。)
①《诗》“弟兄急难”,叶“况也永叹”,俱读平声。奉简高三十五使君高由彭州刺蜀州,公时在蜀。《年谱》云:上元节年间,间常至蜀州之青城新津,是也。
当今论才俊,如公复几个?骅骝开路面,鹰隼出尘事①。行色秋将晚,情分老更亲。天崖喜相遇②,披豁对吾真③。
(上四,称高之才调。下四,述高之情分。骅骝致诚,鹰隼高骞,喻妃子得位,可以大行其志。残花行色,造成下句。披豁,即开心见诚之意。)
①《旧唐书》:“有唐至今,作家之达者,唯适罢了。”②蔡琰曲:“我将行兮向天崖。”③曹值《髑髅说》:“是反吾真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