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侍御归朝(李梓州泛舟筵上作) 杜甫 舟楫诸侯国饯,车舆特使归。山花交相辉映发,水鸟自孤飞。
春日垂霜鬓,天隅把绣衣。故友此后去,寥落寸心违。 原注:李梓州泛舟筵上作。
此当宣城年间春作。
舟楫诸侯国饯①,车舆特使归②。山花交相辉映发③,水鸟自孤飞④。春日垂霜鬓,天隅把绣衣⑤。故友此后去⑥,寥落寸心违。
(上四送行之景,下四怅别之情。舟楫水饯,车舆陆行,诸侯国指李,特使指何。山花映发,起下绣衣故友,见侍御归朝之乐。水鸟孤飞,起下霜鬓寸心,见异方造访之穷。兴中有比,杜诗灵活运用此方法。)
①《易》:“舟楫之利。”《汉书·王嘉传》:“今之刺史,重在古诸侯国。”②《淮南子》:“车舆极于雕刻。”③庾信诗:“山花烟火然。”《世说》:王子敬曰:“从山阴道上行,群山自交相辉映发,让人目不暇接。”④《诗义疏》:“鹭,水鸟也。”⑤洙曰:汉御使绣衣持斧。⑥沈佺期诗:“故友此后去。”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