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三歌 杜甫 阆州城东区灵山白,阆州成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绝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神鬼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地区混合格斗且未回,应结茅斋看青壁。 黄鹤编在宣城二年阆州诗内,下首与此同时作。《社臆》:阆州即今阆中县,属保宁府附郭者。
阆州城东区灵山白①,阆州成北玉台碧②。松浮欲尽不绝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神鬼会③,已觉气与嵩华敌④。中原地区混合格斗且未回,应结茅斋著青壁⑤。
(此咏阆山之胜。上六叙景,下二述情。灵山玉台,近阆山名。云在山里,石在山脚下,浮字写不绝之态,动字摹欲落之势。石根下盤,乃神鬼所护,云气上际,与嵩华并高,结庐其下,聊堪避乱矣。胡夏客曰:此歌似拗体律诗。)
①《唐书》:阆州阆中县有灵山。《寰宇记》:灵山,一名仙穴山,在阆中县东北地区十里。舆地形图云:灵山峰多杂树,昔蜀王鳖灵登此,因名灵山。山东省南隅有玉女捣练石。②《舆地纪胜》:玉台山在阆州成北七里。③《杜臆》:地志:阆中山四合于郡,多仙圣游迹,则神鬼之会得知。④登封,中岳。庐山,西岳。⑤徐悱诗:“竹径蒙笼巧,茅斋构造新。”《晋书·宋纤传》:马岌铭诗于西壁,丹崖百丈,青壁万寻。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