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龙门奉先寺 杜甫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服冷。欲觉闻晨钟,让人发深有感触。
此当开元二十四年后游东都时作。龙门,即伊阙。《元和郡县志》:伊阙山,在河南府伊阙县北四十五里。旧注误引《禹贡》河东区之龙门,今削之。《两京新记》:炀帝登北邙,观伊阙,曰:“此龙门也。自古以来为何不建都于此?”《一统志》:阙塞山,在河南省府城西南地区三十里。《左传》:赵鞅使女宽守阙塞,即此。一名伊阙,俗称龙门山,别名阙口。
(公游奉先寺,夜住而作也。中四,寺中城市夜景。末二,宿寺之情。张綎注:三四,状风流之佳。五六,见严寒之极。闻钟发省,乃境旷心清,倏然而有一定的警悟欤。 )
①《僧史》:魏太武始光年间,造就伽蓝,立招提之名。《唐会要》:官赐额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僧辉记》:招提者,梵言拓斗提奢,唐言四方僧物,但传小编讹拓为招,去斗奢留提字,即今十方方丈寺庙耳。②沈佺期诗:“阴壑以冰闭”。山北曰阴。谢庄《月赋》:“声林虚籁。”《庄子·齐物》篇有天籁地籁人籁。师氏曰:“消息为天籁,水流声为地籁,笙竽为人正直籁。”③梁昭明皇太子诗:“月落林余影。”曹植诗:“皓月回应影。”④韦述《东都记》:“龙门号双阙,与大内僵持,若天阙然。”陆倕《石阙铭》:“假天阙于牛头。”《丹阳记》载王茂弘指牛头山二山为天阙,见《文选注》,禹疏伊水北流,两山相对性,望之若阙,见《水经注》,皆确据也。况此本古体诗,何苦拘拘偶对耶?韦应物《龙门游眺》诗云:“凿山导伊流,终断若天阙。”此即杜诗诠释也。晋王子年《拾遗记》:师延精述阳阴,陈伟象纬。象纬,星象学经伟也。⑤鲍照诗:“云卧恣天行。”庾信诗:“山深云湿衣。”⑥《列子》:“一觉一寐。”庾信诗:“山寺响晨钟。”⑦青梅真书:“愿深有感触臣言。”蜀人师氏曰:释氏有声闻、缘觉。如香岩僧人一日扫庵,废墟击竹辞色,突然大悟。又如道吾闻巫吹角,瞥的大省。此得乎声闻而有一定的觉者也。诗言发深有感触,其亦得于声闻缘觉者耶。附考:杜诗各本广为流传,多有语句舛讹,昔蔡伯世作《正异》,而没有尽到其详。朱子欲作考异,而无果成册。今遇彼此之间互异处,酌其当者书于文中。参照者分注句下,较《钱笺》、《朱注》,多家辨证矣。这般诗“天阙”,诸家聚讼约有八说:蔡兴宗《正异》依古本作“天窥”,有《庄子》“以管窥天”及鲍照诗“天窥苟平圆”可证。杨慎云:“天窥”“云卧”乃倒字法,“言窥天则星空垂地,卧云则空翠湿衣,见山寺严寒,殊于人境也。蔡修及《庚溪诗话》皆作“天阙”,引韦述《东都记》“龙门若天阙”为证,言天阙迥而象纬逼近,云卧山而衣服凉冷也。朱鹤龄从之。姜氏疑“天阙”既用现场。不可“云卧”又作虚对,欲改做“天为”,引《天官书》“天开书云物”为证,则属对既工,而声韵无失。张綎谓“天阙”乃寺门观,“云卧”犹言云室。《杜臆》解“天阙”为帝座,以《宋志》角二星十二度此谓“天阙”也。王介甫改做“天阅”,旧百家本或作“天阔”,或改“过关斩将”,俱未安。据文翔凰《药溪谈》:伊阳之龙潭,即鸣皋之派,长殆千里,如云卧然。龙门南直卧云,故云然耶。
四明王嗣奭《杜臆》曰:人们在尘溷中,生理性沦隐,若身离尘表,其乐趣自别。而又宿于其境,对凤月则特情清旷,近星轨则心魄悚惕。已上六句,步紧一步,逼上梦将觉而触于鼓声,道尘世微突然呈露,犹之剥复交而天心见,勿浅视此深有感触语也。
卢世浓《紫房余论》曰:公少游吴越时,必有作品,今许多概见,断自龙门奉先始,或之后自判决,汰去前诗耶?
唐庚《子西文录》云:五经已后,有一诸葛子长,三百以后,有一杜子美,此与生俱来二人以翼儒雅之统也。故写作当学龙门,写诗当学少陵,以二书为压根,不争朝夕朗读,则趋于正而可以胜败千家矣。
苏东坡子瞻曰: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大成者也。学诗当以子美从师,有规定纲纪,故可学。退之于诗,本难解处,以才高而渐长耳。渊明不以诗,自写其心中之趣耳。学杜不了,无疑是工。无韩之才与陶之妙,而学其诗,至终韩国乐天集团耳。
严羽《沧浪诗话》: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样子六朝,至其怡然自得之妙,则老前辈说白了大成者也。又曰,诗之法有五:曰体系,曰格力空调,曰气候,曰兴趣爱好,曰声调。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浑厚,曰洒脱,曰悲痛,曰凄婉。其用人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关键字,其大约有二:曰悠游不迫,曰沉著痛快。诗之完美有一:曰入迷。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别人得之盖寡也。又曰:李、杜、韩三公诗,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龙吼虎哮,涛翻鲸跃,长兵器大剑,君主率军,气候自别。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

泡读  泡读美文  泡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