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古风气息其一 李白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东汉多荆榛。
龙虎和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凄楚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飘泊广阔无垠。
废兴虽千变万化,宪章亦已沦。
自打建工来,华丽不够珍。
沙冰复元古,垂衣贵清真餐厅。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意在删述,垂交相辉映千春。
希圣若有立,绝命诗于获麟。 归类标识: 战争诗 宋代程颢曾把《论语》的文章内容比成玉,《孟子》的文章内容比成紫水晶,觉得前面一种温和,而后者朗逸。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光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场温和,节奏感和缓,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大雅”的风范。
开篇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原诗的基本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华丽不够珍”,第二句统摄“沙冰复元古”到最终“绝命诗于获麟”。那样直言不讳,分写二扇,彻底是光明磊落的笔仗。这几句虽则仅有十个字,但是感叹无限。这儿的“大雅”并非指诗经中的《大雅》,反而是特指正雅之声。雅声久矣不起,这也是积极的含意,是一层。但是谁可以盛行呢?现如今之世,豪情万丈?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理想,这也是第二层。但是诗人此刻,已非年少,反而是如孔子自思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没了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也是第三层。更何况一望无际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理想,到底向谁展现、呈献呢?这也是第四层。这四层转折点,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叹沧桑,而语调却又浑然一体闲适,不露郁勃怨言,确是五言古诗的擒雄风范。
首几句主旨正意之后,第三句起,就描绘“大雅久不作”了。秋春而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象征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当中,到了东汉,蔓草更发展趋势为满地荆棘之路。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四句一路顺叙出来,托出第一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来,文气就难免平衍了,因此“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正声”就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复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凄楚起骚人”。《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观点,这儿把司马迁宋玉,归对于凄楚,弦外之音,或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当中。屈宋全是七雄中燕国的诗人,论时期在秦之前,这儿逆插一句,做为补叙,文势高低不平。因此再用顺叙提到汉代,“扬马激颓波,开飘泊广阔无垠”,表明扬雄、司马相如,继诗经以后,在笔风颓靡当中,激发中流,但是流弊所及,正如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常说:“竞为侈靡闳衍之辞,没其风喻之义”,和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所说“扬马沿波而得奇”一样,荡而不返,给出无垠的二三流。诗人写到这儿,不可以象账册一般一笔一笔开裂下来了。因此抽象性地总束一下,“废兴虽千变万化,宪章亦已沦”,表明之后的转变虽多,但文章内容纲纪,总已沦亡。特别是在“自打建工来”,三曹七子以后,也是“华丽不够珍”,这与《文心雕龙·明诗篇》常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大意相仿。诗人抵制华丽侈靡,尊崇清真餐厅当然的文艺范儿认为是显然的。诗提到这儿,自打春秋时期直到陈隋,去古不可谓很近,写足了“大雅久不作”句中的“久”字,因此翻转笔来,充分发挥“吾衰竟谁陈”了。
“沙冰复元古,垂衣贵清真餐厅,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这六句铺陈唐朝的文运,诗人故弄狡狯,实际上半是谎话。唐朝是近体律绝诗新起的时期,未尝所谓“复元古”?李世民以马上得天下,高宗、中、睿中间,经历武后、韦后之变,又未尝所谓垂衣服无为而治天地?王、杨、卢、骆、沈、宋的诗,虽都各有胜处,但用“清真餐厅”二字,也仅仅李白本人的观点,而不能意味着初盛唐的设计风格。文才处休明之世,乘运数而飞越,如同鲫鱼积极于龙们,繁星罗布于秋季。这儿写唐朝的进士科,较为真正,但唐朝关键以诗赋取士,文胜于质,又未尝所谓“文质相炳焕”?这种或是枝节的问题,假如唐代执政者真能如李白这六句诗所作的那般,李白应当早已振兴“大雅”,重树“正声”,何至于“吾衰竟谁陈”呢?这六句与“吾衰竟谁陈”中间的分歧,表明了诗人这六句是故布疑局,故意地正反面相形的。因此下面从“众星”中跃出“吾”来,用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得话,申说自身已无写作之意,仅有把“废兴万变”当中的这些著作,象孔子删诗一般,把它梳理一下,去芜存菁而已,那样庶几还能够“垂交相辉映千春”。但是孔子终究并不是只是删述罢了,赞易经、删书香、定宗庙以外,最终或是作了广为流传千古的《春秋》,直到哀公十四年猎获麟麟时才绝命诗。诗人的理想,亦正因如此。最终几句,从“吾衰竟谁陈”,“我意在删述”的较低落的念头,又一跃而起,以“希圣若有立,绝命诗于获麟”的斩截之辞,来反振原诗,表明想要尽此生,勤奋在史学上有所建树。诗人以开辟一代诗风以民为本,自喻孔子,正表明他对自身期望很高。这一“立”字又漫漫与起句的“作”字映衬,气足神完,因此“大雅”又“作”了。
因为这首诗的想法在复振大雅之声,因此诗人在创作时,其胸怀风范,也一味的大雅君子之风,不可以骏发洒脱,也不可以郁勃怨言,彻底用中卫正笔。因而,即使在“吾衰竟谁陈”的感叹当中,对当今有一定的不满意,而只有以“沙冰复元古”等六句正脸颂扬之辞,来微露分歧之意,这并不是诗人佯装违心之论,反而是写这首诗的观点相悖。千载至今,对于此事诗全是朗朗上口随意读过,何尝抉出其分歧独到之处的认真所属,难免错过了诗人那时候为此诗冠合集卷首的良苦用心了。
原诗一韵究竟,声调安雅中合。最终几句,因为构思的果断,声调也不自觉地应急起來,“立”、“绝”、“笔”三个入声字,赶巧排序在一起,不经意中声意般配,组成了直戳了当的重点。
(沈熙乾)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超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朝杰出的浪漫派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之为“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李白又统称“大李杜”。其人开朗大气,爱喝酒写诗,喜交朋友。
李白备受黄老列庄观念危害,有《李太白集》传奇世界,诗词作品中有以醉时写的,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两首歌。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经有人物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下),就其开辟实际意义及造型艺术造就来讲,“李白词”拥有极其高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