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棕行 杜甫 左绵国际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龙石犀甲相零乱,苍棱白皮十抱文。
自然众木乱纷纷,海棕安知身出群。
栽种北辰不能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棕在绵州,乃宝应年间至绵州时作。棕,子冬切。赵曰:《海棠记》载李赞皇云:花卉以海名者,悉从水上来。宋祁《益部方物赞》:海棕,大多棕类,然不皮而干叶丛于杪,至秋乃实,似楝子。今城里有四株,理致干坚,风吹雨打不可以撼。刘恂《岭表录》:广中有一种波斯枣木,无旁枝,直耸三四丈,至颠四向,相互依存十余枝,叶如棕榈树,彼文人呼为海棕木。三五年一著子,类北方地区大青枣,但少尔。舶商亦有携至我国者,色类砂糖桔,味极甘。陶九成《辍耕录》:成都市有金水果树,顶部叶如棕榈树,皮如龙石,实如枣而大,番人名叫苦鲁麻枣,一名干年枣。华佗曰:虽然有枣名,别是一物,南番列国多有之,即杜甫所赋海棕也。鹤曰:唐子西《游治平院》诗:”湖边胜事略寻遍,看不到海棕高入云。”注云:”即老吴说白了东津者。”由此,则馆与棕,皆在涪江之东津也。
左绵国际公馆清江濆①,海棕一株高入云。龙石犀甲相零乱,苍棱白皮十抱文②。自然众木乱纷纷③,海棕安知身出群。栽种北辰不能得④,时有西域胡僧识⑤。
(上四,咏海棕,下乃抚棕观后感。一株入云,远眺也。鳞甲淡白,眼睛近视也。惜乎混在群木,难以自见其奇,孰有移之以植禁苑乎?然抱此异质性,终当遇识者之矣。《杜臆》:公抱经济发展而不可识,自傲自思,非咏海棕也。)
①《蜀都赋》:“于东则左绵巴东县,百濮所充。”旧注:“绵州,涪水所经。涪居其右,绵居其左,谓之左绵。”②龙石粗,犀甲细,苍棱白皮,其文科理科似之。扬雄《甘泉赋》:“嵌岩岩其龙石。”《考工记》:“犀甲七属。”③王融《古意》:“木叶村乱纷纷。”④《杜臆》:栽种北辰,从“天空种白榆”脱来。⑤汉武帝刘彻穿昆明池,池里皆灰黑色,问东方朔。朔曰:“不知道,可问西域胡僧法兰盘。”法兰,盖博物者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