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赏欣
译文翻译
寻隐者不遇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苍松下,我了解隐者的爱徒,他说道老师傅采药来到。就在这里座山间,但是遇鹿云密,我不知道他究竟在哪儿。
贾岛是以“反复推敲”二字知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觉得他只不过是在汉字层面狠下功夫,实际上他的“反复推敲”不但紧紧围绕锤字炼句,在谋篇设计构思层面也是一样绞尽脑汁的。此诗便是一个例子。
作家恰当地以答见问,收到了言外见意的表达效果。“我”的讯问虽然常见于言外,“我”与“童子”往复式问答的姿势、情态以及心里主题活动也常见于言外。四句诗,根据问答的方式写下了“我”、“童子”、“隐者”三个人物以及内在联系,又根据环境烘托,使人物品牌形象更为独特。
原诗仅有二十字,做为抒情诗歌,却有自然环境,有人物,有剧情,內容极丰富多彩,其秘密取决于巧妙绝伦地应用了问答体。并不是一问一答,反而是寓问于答,几问几答。 第一句省去了谓语“我”。“我”赶到“松下”问“童子”, 看的“松下”是“隐者”的住所,而“隐者”出门。“寻隐者不遇”的题型早已交代清晰。“隐者” 出门而问其“童子”,必有一定的问,而这儿把讯问省去了,而写下“童子” 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见到那时候松下所问是“师往哪里去”。“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当然特想把他找回家。因此又问童子:“采药在哪里?”这一问作家都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以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也是童子回应另一方采药到底在山前、山后、峰顶、山脚下的问题。本来三番问答,最少须六句方能表述的,贾岛选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技巧,精减为二十字。这类“反复推敲”就没有一字一句间了。
这首诗除开视频语音简洁,品牌形象独特,还很注重色彩。从表层看,这首诗好像不到一色,工笔白描素淡,是自然妆并非浓抹。实际上它的造型设计当然,色彩鲜艳,深浅适宜。郁郁苍松,幽幽云朵,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像与色彩恰和云山最深处的隐者真实身份相符合。并且末见隐者先见其画,葱翠坚挺中暗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一望无际云朵,深遂杳霭,猜透难以,让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联翩。从造型设计的递变,色彩的依次中也衬托出 诗里隐者采药谋生,善济美女尸体,是一个真隐者。因此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倾慕之情。诗里云朵显其高尚,青松赞其傲骨,景物描写中也带有比兴之义。事至这般,倾慕而不遇,就更突显其怅惘之情了。此外, 贾岛,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湘江主簿,人叫贾湘江。其诗喜写荒芜沧凉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渐长,留意句子磨炼,勤奋好学求工。与孟郊并称,有“郊寒岛瘦”之称。有《长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