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 杜甫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
主人家送客何所作,行酒作诗殊未央。
变老应刁难别离,贤声此去有辉光。
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赵张。 此是宣城年间秋作。按年九月,公至阆州。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杯锦席高云凉。主人家送客何所作,行酒作诗殊未央①。变老应刁难别离,贤声此去有辉光。预传籍籍新京兆②,青史无劳数赵张③。
(橘亭之饯,公属陪宾,故上四称梓州厚情,下截祝少尹新政策,唯第五句带自序。东川绝域,知州每多豪举,如李梓州有玉袖金壶之艳,章梓州有玉杯锦席之华,亦足见天隅斗绝,戎装不交,作宦者得悠游朊仕,此高崇文谓川中乃丞相回翔的地方也。)
①汉武帝刘彻赋:“惜蕃华之未央。”央,尽也。②《唐书》:至道二载,改为都府,置尹,视二京,故以京兆比之。③《汉·艺文志》:《青史子》。古代人以竹为简,写文,杀其青,谓之青史。《汉书》:赵广汉、张敞陆续为京兆尹,吏民语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