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忆郑南玭 杜甫 郑南伏毒寺,洒脱到江心。石影衔珠阁,泉声带息肉玉琴。
风杉曾曙倚,云峤忆春临。千万里沧浪外,龙蛇只自深。 梁氏编在大历年间。旧《忆郑南砒》。玭,浦眠切,珠名。玭,疑作玼,音砒,淡青鲜洁也。按:郑南,华州区郑县之南,详诗情画意仅仅忆郑南寺;日游耳。赵子龙:师民瞻削掉玭字,草堂本作《忆郑南》。
郑南伏毒寺①,庸洒到江心。石影衔珠阁,泉声带息肉玉琴②。风杉曾曙倚,云娇忆春临③。千万里茫茫外,龙蛇只自深。
(上四忆寺中之景,下伤旧游难能可贵也。寺在江中,故气候洒脱。珠阁,阁有水晶帘。玉琴,泉响若琴。峡水茫茫,徒力龙蛇深窟,不似郑南江心之滞洒,此句回复。)
①蔡曰:伏毒寺,在华州区郑县。《刘禹锡别集》云:舅氏牧华州,前后左右由华觐谒,陪登伏毒寺,曾赋诗于梁云:“曾作陕西关中客,频经伏毒岩。晴烟沙苍树,晓日渭川帆。”②陆机诗:“飞泉漱鸣玉。”江淹《去故乡赋》:“抚玉琴兮何亲。”③云娇,注见本卷。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